AI导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四川与重庆两地紧密合作,聚焦关键产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深度整合。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算力领域积极布局,汽车制造产业发展迅速。预计2024年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到8.6万亿元,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五年来,四川与重庆两地紧密合作,聚焦于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及特色消费品等关键产业,通过强化产业配套与平台建设,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川渝两地的上市公司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展新市场,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贯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四川成渝全资子公司蜀道新能源已全面建成连接成渝两地主要高速公路的乘用车及商用车充换电走廊,包含28座充电站(共294把充电枪)和10座换电站,实现了成渝两地交通、运输的绿色化贯通。此外,四川成渝还在加速布局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并积极拓展重庆充电网络市场,以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绿色联动。

在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成渝高速公路的扩容工程也在持续推进。四川路桥作为该工程的重要参与者,表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同城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此外,四川路桥还加大了在重庆的市场拓展力度,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蜀道(重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并积极中标重庆区域的多项工程项目。

在算力领域,成渝地区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正积极布局和建设相关算力设施。依米康、长虹佳华等川渝企业紧跟“东数西算”工程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步伐,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并不断完善算力基础设施,促进协作与发展。此外,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众多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也相继落户川渝,为成渝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汽车制造作为川渝两地携手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优势明显,而四川在动力电池和零部件配套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双方共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已汇聚了众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川环科技、长安汽车等川渝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市场,加强与重庆整车企业的合作配套机会。

在川渝两地的通力合作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2024年,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到8.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图片及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