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会议强调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科技赋能,坚持“过罚相当”原则,提升监管精准性,并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

1月13日,中国证监会隆重召开了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简称“会议”),旨在深入研究和部署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会议明确指出,要聚焦核心职责,着力提高监管执法效率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受访的业界专家指出,未来,资本市场的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完善,以强化监管的威慑力。同时,监管协同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构建“行民刑”的立体化追责机制,将违法违规成本大幅提升。此外,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也将更加完善,旨在持续增强市场吸引力,提高市场内在稳定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

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科技赋能

在体制机制建设层面,会议着重强调了坚持惩、防、治并重的原则,致力于完善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弥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不足,并强化科技在监管中的应用。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贯彻《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推动构建了一套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中国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旨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执法司法部门的配合与制约机制。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也转发了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从打击财务造假、优化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加大追责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表示,随着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实施,我国证券市场的立体化惩戒体系已初步成型。然而,目前的工作短板可能在于预防机制,如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打击,将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预防措施的设计和完善需要在“尊重企业”与“打击违法”之间找到平衡,以提高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的有效性。

去年12月,中国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震慑,突出精准性,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穿透力,提升“四早”能力,尤其是早识别能力。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协同,确保准入、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的高效衔接。

坚持“过罚相当”,提升监管精准性

在监管执法精准性方面,会议强调要突出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速、准确、严厉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既要抓早、抓小、抓苗头,也要打大、打恶、打重点。

去年,监管部门严格落实“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监管要求,实现了监管全覆盖,严厉打击了各类证券违法违规活动。据统计,去年证监会共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2023年的两倍。

业内人士表示,依法监管的核心在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分类监管旨在提升打击的精准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将坚持“过罚相当”的原则,既严格执法,又体现监管温度,确保严而有度、严而有效。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强监管并非严而无度,而是通过依法有效监管,使市场各方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郑彧认为,依法监管需要把握好“守旧”与“创新”、“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尺度识别。一方面,要坚决打击披着“创新”外衣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对于有别于传统产品的创新应持有容忍度,平衡好“市场发展”与“监管守正”的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运森表示,提升监管执法精准性的关键在于提高智能化、科技化监管水平,并加强各监管主体间的协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风险监测的精准性,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要加强证监会、交易所、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管合力。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在投资者保护方面,会议提出将出台一系列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切实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

去年8月,证监会首次适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成功解决了紫晶存储案投资者的损失赔偿问题。同年12月底,金通灵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和美尚生态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也进入了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表示,紫晶存储案作为新证券法实施后首例落地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的案件,高效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金通灵和美尚生态两案进入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则持续发挥了对于严重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行为的民事追责和震慑作用。

业界认为,未来监管部门将推动更多特别代表人诉讼和当事人承诺案例落地实施,以更有效地支持投资者获得赔偿救济。同时还将完善相关实施细则,高效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郑彧认为,未来可能会更加强调特别代表人诉讼在民事追责赔偿方面的作用,并注重当事人承诺方面的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的比较,以实现监管秩序的维护和投资者损失的补偿。

汤欣建议,在谨慎选取典型性案例、依法推进立体化追责程序的前提下,总结现有经验并适时推出相关的实施细则,使实践经验与市场预期能够更好地相互契合。

陈运森建议,要进一步强化民事诉讼在保护投资者权益、追究违法违规责任方面的作用。通过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等方式构建“行民刑”立体化追责体系,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包括降低中小投资者维权门槛、简化诉讼程序、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机制、完善中小投资者法律援助体系以及完善当事人承诺制度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