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报告:央国企股权激励成国企改革与市值管理关键
AI导读:
招商证券发布央国企价值提升系列报告,指出股权激励作为中长期激励工具,对吸引人才、改善公司治理及提高市值具有重要作用。A股股权激励经历多年发展,已成为上市公司常态化工具。政策支持下,科技央国企股权激励有望进一步加强。
财中社1月15日电招商证券最新发布的央国企价值提升系列报告之四深入探讨了股权激励的重要性。报告指出,股权激励不仅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中长期激励手段,还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资者认可度和市值管理的有效策略。历经20年的演进,股权激励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工具,尤其在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改革的双重驱动下,上市央企,尤其是科技类央企,正日益重视股权激励的作用。
自2005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A股市场的股权激励经历了从探索到规范再到广泛应用的过程,现已形成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包括第一类与专为科创板和创业板设计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以及股票增值权三种主流激励工具。这些工具在推动上市公司实施中长期激励和市值管理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因其在出资、行权灵活性、激励力度及范围等方面的优势,尤其受到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的青睐。
相比之下,美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多元化的考核目标,激励力度也更为显著。近年来,美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例持续高于A股市场,且激励强度逐年上升,这一趋势不仅为员工创造了财富效应,还促进了英伟达、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的快速发展。
对于央国企而言,以股权激励为代表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同样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民营企业相比,央企实施股权激励的比例相对较低,且受政策影响较大。此外,央企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更为审慎,导致激励强度和覆盖人数比例均偏低。尽管越来越多的科技央企开始参与股权激励,但采用更具优势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进行激励的比例仍然不高。
为了支持科技央国企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并有望进一步加强。在国企改革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实施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国资委也近期表示将优先支持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规范实施股权激励,以激发核心骨干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新“国九条”强调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视企业投资价值;证监会则要求完善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并在“市值管理新规”中将股权激励明确为市值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图片及文章来源:财中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