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私募对8月结构性行情的预期在仓位上得到体现,超九成私募计划加仓或保持仓位不变。百亿级私募表现乐观,频频出手,科技与医药板块成为私募调研的热门领域,未来投资潜力大。

私募对8月结构性行情的预期在仓位调整上得到了明确体现。私募排排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仓位超过五成的私募占比已逼近90%,更有超九成私募计划在8月加仓或保持现有仓位。百亿级私募的表现尤为乐观,如希瓦私募在7月内自购高达7次,多家百亿级私募亦纷纷唱多中国资产。业内专家指出,未来中国资产的结构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特别是科技与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凸显。

中高仓位策略成私募主流

私募排排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采用股票主观多头策略的私募基金平均仓位达到了73%。其中,满仓加杠杆的私募基金占比19%,仓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基金占比38.8%,而仓位在五到八成之间的私募基金占比31.9%,这一比例较6月底提升了7.1个百分点。

从仓位调整意愿来看,私募界普遍倾向于保持或增加仓位。数据显示,8月有5.2%的基金经理计划大幅增仓,较7月上升了2.4个百分点;另有21.6%的基金经理有意增仓,66.4%的基金经理则计划维持现有仓位不变。

某沪上私募创始人表示:“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底部区域,且政策面释放出积极信号,A股市场的下行风险可控。因此,保持相对积极的仓位,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已成为业界的共识。我们公司的产品组合仓位普遍维持在六成以上。”

百亿级私募积极唱多并行动

手握巨资的百亿级私募近期频频出手。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希瓦私募年内自购次数已达10次,累计自购金额高达0.65亿元,其中7月自购次数为7次,金额达0.27亿元。整体来看,百亿级私募年内合计自购金额已达3.65亿元。

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指出,当前影响股票市场的负面因素已被市场充分消化,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依然稳固,中国经济未来可期。他强调,启动内需将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有理由对未来的股市持更积极的看法。

星石投资也分析称,当前海内外环境均有利于人民币资产。国内政策的持续发力提振了市场对经济稳步复苏的预期,而海外市场的波动及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则有望带动中国股市情绪的回暖。

科技与医药板块备受瞩目

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的私募正在积极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数据显示,7月以来,已有774家私募对33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覆盖了29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心脉医疗、博雅生物、晶晨股份等上市公司备受关注,接待了超过50家私募的调研,澜起科技和水晶光电更是吸引了上百家私募的“组团调研”。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和医药生物板块成为私募调研的热门领域。在被不少于20家私募调研的上市公司中,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占比最高,计算机行业紧随其后。和谐汇一创始人林鹏表示,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AI手机的普及正在推动人机交互的变革,为科技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北京某百亿级私募也表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前沿科技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该公司将重点关注科创板中具有技术壁垒的优秀公司。此外,清和泉资本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随着政策框架的稳定和压制板块的基数效应消退,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政策面与基本面的双重改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