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26万亿元,同比增长8.0%。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6%。央行表示将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充裕,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4日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了32.26万亿元。截至去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6%。尽管增速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稳固。

在当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营造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同时,将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以促进金融业的健康经营。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1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权威专家指出,地方化债和不良贷款核减对金融数据产生了显著影响。若还原这两项因素的影响,12月贷款增速将超过8%,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往年。此外,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同比低约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约为3.11%,同比低约88个基点。

市场机构估算,2024年12月,地方化债和不良贷款核减两项因素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可能超过1.5万亿元。一方面,中央出台化债组合拳,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其中新增专项债额度发行和隐债置换集中在去年11月和12月,特别是12月置换量更大。另一方面,年末不少银行为改善资产质量,密集挂牌转让和处置不良贷款。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12月人民币贷款能够新增近万亿元,反映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显效。

同时,2024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7.3%,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至6.3%。业内专家认为,这受春节假期错位、财政支出提速以及非银机构调整资产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末M2平均增长8.5%。

宣昌能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M2、社融、人民币贷款等反映金融总量的同比增速均高于名义经济增速。随着后续各项政策持续发挥效果,有效融资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金融部门也将持续发力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共同支持金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

此外,过去一年央行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出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并创设了两项资本市场的支持工具。宣昌能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科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截至2024年末,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累计操作超过1000亿元,金融机构已和超过700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签订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超过300亿元。

邹澜指出,在股票市值被明显低估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证券机构将有足够意愿运用两项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资金去回购或增持股票,以形成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有效遏制市场负向循环。未来央行将根据前期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工具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