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双碳”战略正在催生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本文探讨了“双碳”战略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能源动力方式变革、节能降本增效需求牵引技术迭代、跨领域跨行业能源供需综合系统智慧化以及负碳技术创新等方面,并展望了未来的绿色投资市场和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双碳”战略正引领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革命,推动全球产业格局与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2023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以及热泵产量上均占全球半数以上,标志着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点正加速成型。展望未来,高效清洁的能源转型将加速推进,传统能源形态面临颠覆性变革,终端用能电气化、电源结构去碳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效率在各领域持续提升,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赛道与新动能,对未来的技术革新、产业形态、就业结构及投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战略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首先,能源动力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能源供应端,煤电比重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发电等“零碳”绿色电力技术迅速发展,电力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并推动新型电网、储能调峰等领域的技术革新。在能源消费端,电气化趋势不断深化,电动汽车、熔融还原、氢能冶炼及民用热泵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下游产业如零碳造纸、零碳纺织、零碳酒业的变革。

其次,节能降本增效的需求成为技术迭代的重要牵引力。能效提升与成本降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绿色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标志,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成为衡量绿色生产力的关键指标。节能技术创新不仅带动传统产业如照明、钢铁、化工及有色等行业的转型升级,还推动了新兴产业如电动车、光伏及大数据等行业的加速发展。

再者,跨领域跨行业的能源供需综合系统智慧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车网互动、光储直柔、源网荷储、虚拟电厂、智慧交通、智慧供热、智慧园区及智慧城市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这些新业态适应能源系统分散化、主体扁平化及供需互动智慧化的趋势,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路径,推动各领域全面绿色转型。

此外,负碳技术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又一重要来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水平的同时,还需发展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生态碳汇等负碳技术,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这些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带来新的产业形态,推动绿色低碳生产力的形成。

在“双碳”战略的引领下,绿色生产力将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实现新材料、关键元器件等领域的新突破。据初步估算,到2060年,能源供应端将形成超百万亿元规模的巨大投资市场,能源消费端绿色投资需求规模更是高达数百万亿元。未来三四十年间,“双碳”战略将催生庞大的绿色投资市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绿色转型的强劲引擎。

因此,要充分发挥“双碳”战略的引领作用,培育绿色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广经济适用节能降碳技术,以绿色消费需求牵引绿色技术供给。另一方面,完善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优化相关政策环境,深化科技、人才等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发展

(作者系国家节能中心研究员、副研究员,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