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今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旨在通过全方位扩大内需,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北京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深化消费领域改革,优化消费平台,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需从供给和收入两方面发力,同时依靠财政政策和改革措施,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九大重点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被置于首位,彰显出其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面对外部压力增大、内部挑战增多的复杂形势,全方位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战略支撑点。
作为后工业化城市的北京,一直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消费始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不仅具体详尽,而且针对性强。优化消费平台,积极培育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消费领域,扩大时尚消费的影响力,同时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业态的发展,这些举措充分利用了北京的资源优势,为消费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提振消费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创新消费场景,解决消费者不愿消费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促进新能源车、数码产品等绿色、信息消费,以及增加生育养老、美丽健康等高品质服务消费的供给,都是围绕供给端的优化和创新展开的。
另一方面,收入和收入预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适当提高养老和医保发放标准等措施,旨在解决消费者不敢消费的问题。
大力提振消费,不仅是中国经济应对当前挑战的策略,也是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标准模式。它体现了短期刺激与长期改革并重的思路,通过时间换取空间,逐步解决问题。先易后难、渐进式改革,依靠增量解决存量问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
消费与就业、收入紧密相连。依靠财政政策提振消费,是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手段。扩大以旧换新的补贴范围、发放消费券等直接刺激措施,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期来看,还需与改革相结合。扩大服务消费,既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也要松绑更多服务业管制,打破行政性或区域性垄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更深层次上,要着眼于提高居民收入,无论是收入分配改革还是财税体制改革,都需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些深水区的改革需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共同发力,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提振消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是冲刺跑,也是马拉松。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因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