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新高,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3%
AI导读: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26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预计随着政策发力,社会融资增长有望继续维持高水平,推动经济更好恢复。
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32.26万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3%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202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狭义货币(M1)余额为67.1万亿元,同比下降1.4%。
在2024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的背景下,M2同比增速继续回升,环比也增长了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M1余额同比增速降幅收窄至1.4%,并已连续三个月显著收窄。申银万国期货金融期货研究部经理唐广华对此分析指出,这一趋势表明在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有效推动下,市场融资活跃度正在逐步改善。他预计,随着居民购房信心的恢复和商品房销售降幅的收窄,市场风险偏好将进一步提升,推动企业活期存款继续增加。同时,自今年2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按修订后的口径统计M1,预计新口径下的M1同比增速将有所回升。
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也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于今年1月起实施修订后的M1统计口径。虽然新旧口径下的M1同比增速走势相近,但新口径下的增速走势更为平稳,预计今年M1同比增速将有所回升。
在人民币贷款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了4.66万亿元。具体来看,住户贷款增加2.7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3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5万亿元;而企(事)业单位贷款则增加了1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0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855亿元。
2024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900亿元,环比多增4100亿元,但较上年同期仍有所减少。于洁指出,分项来看,住户贷款的表现持续好于企业贷款。去年12月住户贷款同比多增127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71亿元,中长期贷款则同比多增1538亿元。这表明房地产市场正在持续回暖。然而,短期贷款同比仍在减少,显示出消费恢复力度相对较弱。企业贷款方面,同比少增4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35亿元,中长期贷款则同比少增8212亿元。
唐广华认为,总体来看,去年12月受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水平。但随着地方发行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减少,导致新增人民币贷款处于低位,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截至202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达到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26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月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但去年12月新增社融在时隔四个月后首次实现同比多增。数据显示,去年12月新增社融2.86万亿元,环比多增5313亿元,同比多增9249亿元,同时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由上月的7.8%回升至8.0%。
唐广华进一步分析指出,在财政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并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后,去年12月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大量发行,推动了当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社融增速重返8%并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他预计,随着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和货币政策的宽松环境,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优化房地产政策以及提振居民购房信心等措施的实施,社会融资增长有望继续维持在8%以上水平,推动经济更好恢复。
展望2025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国内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金融“挤水分”效应减弱以及当前监管层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背景下,今年新增信贷和社融有望恢复同比多增态势。特别是1月实现金融数据“开门红”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新增信贷和社融均有望继续同比多增。为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及大力提振内需,预计今年央行将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政策。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