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行业频现清盘与人才流动,业内呼吁根据投资基准进行资产配置
AI导读:
近期公募FOF行业因多起产品清盘事件及头部基金经理离职潮成为焦点。业内总结原因包括权益市场长期震荡、部分产品偏离投资基准等。未来FOF行业需根据投资基准进行资产配置,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
近期,公募FOF行业因多起产品清盘事件及头部基金经理离职潮,再度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截至8月13日,年内已有11只FOF产品宣布清盘,其中多数因资产净值未达到规定标准而触发清盘条款。同时,FOF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回溯公募FOF的发展历程,其规模曾在2021年至2022年间迅速攀升至2000亿元以上,但此后却持续下滑,截至今年6月末已不足14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权益市场的长期震荡是FOF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部分FOF产品在实际运作中偏离了投资基准,导致行业口碑受损。
以恒越汇优精选三个月混合(FOF)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7月,但成立三年后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了清盘条款。该基金是恒越基金旗下的唯一一只FOF产品,其规模在成立之初就未达到预期,此后更是一路缩水。类似的情况在FOF行业中屡见不鲜。
除了产品端的问题,管理端的人才流动也加剧了FOF行业的困境。今年以来,多位管理规模曾达百亿元的头部基金经理选择卸任旗下所有FOF产品。这些基金经理的离职不仅导致产品管理出现空白,也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打击。
尽管目前FOF产品线的定位尚不清晰,但业内已经达成了要根据投资基准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的共识。同时,投顾作为专业的买方力量也被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其专业的指导和陪伴,增进投资者的获得感。
未来,FOF行业需要围绕分散投资和大类资产配置的特点进行创新,优化产品定位和考核标准。同时,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FOF基金经理的专业素养和宏观研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相关报道截图,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