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指导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包括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并计划从强化正向激励、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发力。

新华财经北京1月14日电(记者翟卓)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入实施,正成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举办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并实施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政策举措,以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和质量。

邹澜司长指出,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人民银行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通过细化工作措施和加速政策传导,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科技金融领域,人民银行去年设立了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旨在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和水平。同时,人民银行还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科技企业跨境融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一个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体系。

在绿色金融领域,人民银行优化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并在上海试点了将支持范围扩展至低碳转型的新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而在普惠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下调至1.75%,并增加了1000亿元的额度。

邹澜司长表示,目前,各领域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五大领域均实现了全覆盖,政策效果正在持续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涉农贷款同比增长9.8%,而绿色贷款在2024年三季度末同比增长25.1%,这些贷款的增速均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的增速。

此外,融资可得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已超过6000万户,覆盖了约三分之一的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获贷率也接近50%。同时,融资成本也持续处于低位,2024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

展望未来,邹澜司长表示,人民银行将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首先,将强化正向激励,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引领作用,与财政政策紧密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并优化信贷结构。其次,将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金融服务技术水平。最后,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进行融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