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等地坚决打击“远洋捕捞”,优化营商环境
AI导读:
浙江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将坚决打击“远洋捕捞”行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也提出了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的明确要求。
在全社会对坚决打击和遏制“远洋捕捞”行为形成强烈共识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明了其立场和行动。
2025年1月14日,浙江省代省长刘捷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了今年浙江将全力推进的11项重点工作,其中特别提到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这一行动旨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所谓“远洋捕捞”,是指违法违规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家的权益,侵蚀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据浙江省人民检察院2024年11月20日的公开通报,浙江省在过去一年里聚焦趋利性执法司法顽疾,开展了专项监督。通过这一行动,共帮助123家企业解冻了7000余万元的资金,解封了6套房产,解除了20辆汽车的扣押。例如,宁波市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在短短3小时内,成功帮助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迅速解冻了被外省公安机关超范围冻结的约3000万元资产。乐清市检察院则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建立了跨区域冻结涉企账户救济协作机制,累计帮助企业解封了62个账户,涉及金额达1220万元。同时,浙江省还组织开展了类案线索专项审查与办理,摸排了20余条司法工作人员违法插手经济纠纷相关职务犯罪线索。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90%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当地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以及80%以上的进出口。2024年,浙江省共有10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连续26年位居全国首位。在制造业、服务业、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等多个领域,浙江的上榜数量也均居首位,实现了大满贯的佳绩。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明确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刘捷表示,浙江将深入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落实落细民营经济32条政策,推动“3个70%”“7个不准”等举措精准落地。同时,浙江还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成长,完善政企常态化交流沟通、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
不仅浙江,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召开的两会中,将2025年的工作重点聚焦到了市场经济上。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最高检对一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并明确表示将依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也明确提出,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必须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此外,河北省、黑龙江省和湖南省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均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等重点工作任务,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原样,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