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充电难题如何破解
AI导读:
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充电需求激增。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提升至97%,广东等省份实现全覆盖。业内建议错峰充电、使用快充设施,并关注新式移动充电设备的应用。
1月14日,全国正式拉开春运序幕,众多新能源汽车车主纷纷踏上归家之路,心中却难免生出疑问:“今年高速路上能否顺利为爱车充电?”
据交通运输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运期间自驾出行将成为主流,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有望创历史新高。面对日益增多的新能源汽车返乡大军,交通运输部门已为广大新能源车主吃下“定心丸”:目前我国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已提升至97%,广东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更是基本实现了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
专业人士建议,车主在出行前应合理规划车辆电量,尽量避开充电高峰时段,采取少量多次的补电策略,以有效提升整体充电效率。
高速路充电设施加速覆盖,车主实现“快速充电”
近日,记者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北段官桥服务区看到,经过去年年底的升级改造,该服务区充电桩总数已达88个,其中包括8个超充桩和80个快充桩。工作人员透露,这里的充电车位占小车车位的62%,充电桩配置比例位居全省之首。充电期间,车主还可选择在相邻的连锁品牌餐饮店用餐休息。
从广东省内高速来看,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约42万个公共充电桩,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共建成511个充电站,累计安装充电桩2256个,提供充电停车位3731个,建设超级快充站65个,换电站51座,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共有37个服务设施建成充电桩144个,提供充电停车位219个。
从全国高速网来看,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累计建成充电桩3.31万个、充电停车位4.93万个,较2023年底分别增长1.21万个、1.66万个,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从2023年底的85%提升至97%,除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外,2024年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占比已达15.9%,交通运输部门预计即将到来的春运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刘锴指出,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仅是基本要求,“充得快”才是最为核心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快了快充、大功率设施的应用。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广泛应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还建设了600千瓦至800千瓦的超充电站,以满足短时快充的需求。同时,广东交通集团表示,已在广东境内的高速服务区建成了广州至粤东、西、北3条超充示范路,共51座超充站,涉及31对服务区,形成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贯穿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超充之路”。此外,光储超级充电站也已在省内服务区陆续投入运营,实现了更快速的补能方式。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开始,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也通过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支持广汽集团成立广汽能源科技公司,构建充换能源补给网络体系,计划到2025年建设2000座超级充换电中心,覆盖300座城市;同时支持小鹏汽车自营充电桩超过1100座,并积极接入第三方充电生态网络。
“移动充电机器人”等新式设备助力充电
有车主在高速服务区发现了“移动充电机器人”在为车辆充电,这一新奇设备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期,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工厂园区、小区内,出现了不少新型移动充电设备。车主只需用手机扫描机器人身上的二维码进行预约,“移动充电机器人”便会移动到需要充电的车辆旁进行充电。据悉,该机器人相当于一个电量容量为184度电、放电功率为60kw的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可在1小时左右为新能源乘用车补满电量。
类似“移动充电机器人”等移动充电设备在节假日等充电需求大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交通运输部门介绍,今年春运期间将增设移动充电设备,提供灵活的充电服务。部分省份还将移动充电机器人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从“人找桩”到“桩找人”的转变。
易加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晓峰表示,与固定充电桩相比,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有效利用闲置空间,不占用特定场地,投入资源较少。同时,无需进行线路及场地的大改造,投入后即可运营,建站速度更快。他还透露,未来计划在广东省内布局1500台设备投放市场运营,目前已在深圳、佛山等地布局移动储能充电站,广州、东莞等多地也将陆续开站。
不止“移动充电机器人”,近年来,车企为开拓“移动应急充电”方式可谓费尽心思。宁德时代、远景、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蔚来、大众、红旗等整车厂也在加速布局“移动充电”设备。如宁德时代推出了移动储充检机器人CharGo充电狗,特斯拉在海外也有小型“Megapack充电器”车队。此外,蔚来在去年还发布了一款便携式“车车充一体机”,可实现车对车之间的互相充放电,作为应急充电的补充力量。
▍观察
业内认为,在节假日高峰时段,如何提升高速充电体验需要相关部门、车企、运营商等多方共同参与协作。根据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数据,春运期间“充电潮汐”现象明显,呈现“南方不够充,北方没人充”的态势。尤其在2024年春运期间,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的充电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刘锴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仅增加充电桩数量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结合各地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升充电效率。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新式移动充电”设备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成熟商业模式,大多数新式充电设备的使用成本较高且布局较少。因此,当新能源车主需要“应急”充电时,仍可能出现“一桩难求”的情况。广州自驾游协会的相关人士提醒,在节假日等高速免费通行的情况下,高速充电站可能会出现拥堵现象,建议车主错峰出行,并采取“高速与国道结合”的方式。尤其是要合理规划国道路线,因为国道附近一般接近市区,更容易找到充电桩。最重要的是,“当电量降至50%时,就应开始规划寻找充电地点了。”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