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赵文提出通过扩大体育人口、发挥大型赛事作用、推动商体文旅融合以及挖掘新兴消费热点等多维度措施,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1月14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赵文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赵文针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体育消费议题,提出了从需求到供给的多维度策略。他建议,通过扩大体育人口规模、发挥大型赛事的带动作用、推动商业、体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及挖掘新兴消费热点等措施,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夯实消费基础:扩大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衡量地区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指标。赵文指出,按照国际标准,体育人口需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且锻炼强度达标的体育活动。目前,北京已有约一半市民参与体育消费,但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为扩大体育人口,赵文建议广泛传播健康理念,鼓励市民为健康和未来投资。通过社交媒体、公益广告、社区宣传等渠道,提升市民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强调其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他提出深入挖掘体育的全面发展价值,通过学校、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参与者的人格、团队协作精神、规则意识及抗压能力,吸引更多市民加入锻炼行列。

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的购买及场地租赁等需求也将随之增长,直接推动体育消费市场的繁荣。

提升消费活力:发挥赛事牵引作用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在举办大型赛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赵文表示,北京已成功举办两届奥运会,积累了丰富的赛事举办经验和优质的硬件设施。同时,北京还积极申办如2027年世界游泳和田径锦标赛等国际顶级赛事,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为提升商业赛事的影响力,赵文建议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大对高水平国际商业赛事的引进力度,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受众广泛的项目。通过举办顶级商业赛事,提升民众观赛体验,增强赛事的辐射效应。例如,2023年阿根廷国家队与澳大利亚国家队的比赛,不仅提升了赛事门票和周边产品的消费,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赵文强调,群众性体育赛事对于提升城市体育氛围和市民参与度至关重要。北京应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体育赛事品牌,如北京马拉松,吸引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参与,提升赛事品牌价值,进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

挖掘消费增量:推动融合发展

商体文旅融合发展是北京提振体育消费的重要方向。赵文指出,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重新架构和塑造,实现多业态的相互激荡与协同合作。

以体育赛事与旅游的融合为例,赵文建议合理规划赛事行程,与旅游景点、酒店、餐厅等合作,推出观赛旅游套餐,提升体育消费的附加值。同时,对“单一”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文化展览、特色餐饮、纪念品商店等设施,满足观众休闲、社交等多元化需求。

在探索新兴领域方面,赵文提出水上项目和数智体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北京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延庆、通州等地的河流、运河为水上运动提供了天然场地。赛艇、皮划艇等项目逐渐受到市民喜爱,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同时,在电子竞技方面,北京明确区分娱乐性电子游戏和对提升身体素质有益的数字体育项目,积极推广竖直自行车、虚拟拳击、足球、篮球和高尔夫等项目,为体育消费带来新的增长点。

此外,赵文还建议关注桨板、飞盘、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因其趣味性和社交性深受青少年群体喜爱。北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赛事和培训活动,引导相关企业开发特色装备和产品,培育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