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外贸“新三样”出口强劲。瑞银投资研究执行董事廖启华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将同比增长30%。核电和电网领域蕴藏投资机会,储能市场也将迎来巨大机遇。中国新能源产品出海市场前景广阔,中东、欧洲及发展中国家等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外贸“新三样”持续保持强劲出口势头,其足迹已遍布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这一趋势不仅彰显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瑞银投资研究执行董事、中国香港公用事业研究主管廖启华对此表示高度乐观。他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额将同比增长30%,这一增速远超市场预期。廖启华认为,全球电力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扩建将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中东、欧洲、南美及非洲等地区,将成为新能源产品出口的重点关注市场。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的出口额已达到7578.3亿元,占中国出口总值的4.1%。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出口实力,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廖启华指出,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已展现出更强的韧性。通过多元化布局全球产业链,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关税等潜在风险。例如,中国风电企业在巴西收购风电叶片制造厂,中国光伏企业在阿联酋计划建设多晶硅厂等,都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全球化布局的生动体现。

此外,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作为中国首部能源法,对于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该法明确了各类能源主体的角色和地位,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该法还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这为中国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能源转型方面,廖启华认为核电和电网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源供应方式,不仅符合能源安全的要求,还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而电网方面,无论是电网设备还是电网的运营和建设,都将迎来快速增长。特别是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资本开支将以10%至1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而中国两大电网公司的资本开支增长速度也保持在每年10%左右,远高于全球经济的GDP增长率。

对于储能市场,廖启华同样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随着新型储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储能市场的装机水平将不断提升,从而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储能电池的电芯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还能推动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因此,储能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最后,廖启华强调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海的重要性。他指出,中东、欧洲及发展中国家等市场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点。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由于能源转型和数据中心、AI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量几乎翻倍。而在欧洲,随着能源改革的推进和电网、电源的改造需求增加,中国新能源产品也将迎来更多机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