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保险资管圈在资本市场中低调而重要,资金运用余额高达30万亿元。近期,保险资管界聚焦高股息策略和新兴领域布局,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同时“南下”布局港股市场,探索创新投资模式,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在资本市场中,保险资管圈始终扮演着低调而重要的角色。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高达30万亿元,其投资动向备受市场瞩目。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围绕权益投资话题,与多位保险资管界人士深入交流,揭示了险资在权益投资领域的最新动态。

  对于市场追捧的高股息策略,保险资管界普遍表示,高股息资产提供的稳定分红现金流与险资特性高度契合,一直是其权益投资的重要配置。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近年来进一步提升了高股息资产的配置比例。

  同时,新质生产力成为保险资管界的新热点。他们着眼于经济中长期发展方向,围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进行布局,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聚焦高股息策略

  某中小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坦言,随着寿险公司带来大量新增资金,资金配置压力较大。在资本市场波动和长期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权益投资成为保险资金博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式。高股息资产因其稳定的分红收入,在当下权益市场持续调整的环境中备受青睐。

  多家保险资管机构表示,他们早已开始实施高股息策略,并将高股息资产作为一类重要的资产进行配置。随着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不断完善,运用高股息策略的资金体量在险资领域将持续壮大。

  此外,高股息资产不仅满足收益需求,在新会计准则下,还有助于平滑股价波动对险企当期净利润的冲击。部分保险资管机构在权益投资部门下设立了专门的价值红利小组,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搭建指标体系,构建红利策略。

  “南下”布局港股市场

  在权益投资方面,保险资金不仅关注A股市场,还在港股市场寻找机会。多家保险资管公司表示,近期加大了对港股的配置力度。

  随着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港股市场成为保险资金的重要投资方向。高股息资产在港股市场中同样具有吸引力,部分港股标的股息率超过10%,为寿险资金提供了稳定的增量现金流和明显的超额收益。

  然而,保险资管人士也提醒,尽管港股估值相对较低,但在选股时需保持谨慎,注重安全边际和波动率。

  当前,保险资管机构主要通过港股通、QDII配置港股,也有部分机构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实现A股和境外权益投资的一体化管理。

  布局新质生产力

  除了传统的固收投资和高股息策略外,保险资管机构还密切关注新质生产力方向,加强投研投入,发挥耐心资本优势。

  多家保险资管机构表示,他们已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沿着新质生产力方向进行投资。高端制造、医疗医药等领域成为重点投资赛道。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创新投资模式,如设立S基金投资于科技创新企业,以分散风险并寻求平衡点。

  此外,保险资管机构还在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成立跨部门投研互动小组,加强对科技相关产业的全面理解与认识,提升科技领域的投资比重和决策质量。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