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A股市场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回购融资比大幅提升,回购对公司和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注销式回购金额占比偏低、大公司回购力度不足等问题仍需关注。本文提出大幅提升回购力度、强化注销式回购、鼓励大公司带头回购等建议。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中,股票回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针对中国市场,随着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落地,上市公司回购的积极性显著提升。2024年,A股市场的投融资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回购融资比值大幅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其投资属性。

参考国际市场的经验,众多学术研究表明回购与牛市存在紧密联系。那么,A股市场的回购规模究竟如何?回购对股价和公司财务绩效有何影响?回购规模及执行力度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基于当前回购融资比显著提升的背景,本文深入分析了回购对资本市场发展的积极意义,探讨了A股回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主动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

2024年无疑是回购的“大年”。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A股公司2024年回购金额高达1476亿元,创历史新高。为真实反映上市公司回购情况,证券时报·数据宝剔除了股权激励注销、盈利补偿、重组类的回购,仅统计了市值管理、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及其他类型的主动回购。按预案日计算,2024年A股公司回购预案金额合计超过2350亿元,完成回购金额超过1127亿元,同样创历史新高,金额是2022年和2023年的总和。完成回购的公司中,回购金额履约率保持在70%以上。2025年以来,截至1月10日,已有20余家公司发布主动回购预案。

全部及时注销回购股份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在此政策指引下,2024年披露注销式回购方案的公司数量及金额均创历史新高。按预案日计算,2024年注销式回购的金额超过170亿元。按回购完成日计算,2024年注销式回购金额超过300亿元,涉及近200家公司,注销金额几近翻倍。同时,上市公司回购注销的及时性也大幅提升,2024年完成回购且1年内注销的公司数量占比达到100%。

回购融资比首次突破60%

回购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重要途径,与分红一样,体现了公司的投资价值。当回购金额大于股权融资金额时,表明公司正从外部融资转向内部回馈股东,这通常反映了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充裕,且认为自身股票价值被低估。近年来,A股回购呈现“加速度”,2024年回购金额与一级市场股权融资金额的比值(回购融资比)大幅提升至60%以上,创历史新高。其中,回购与再融资的比值接近80%。未来,随着回购增持再贷款的加速落地,A股回购融资比有望持续提升。然而,与美股相比,A股的回购融资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回购的三大积极意义

巴菲特在2017年的致股东信中表达了对回购公司的喜爱。他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公司回购的股票在市场中是被低估的。回购对公司和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回购增强了市场信心,发挥了股价“稳定器”的作用。数据显示,回购预案发布后,相关公司在中短期维度上均能提振股价。长期来看,回购规模与行业涨幅呈正相关关系,回购金额越高的公司,年化收益率也越高。其次,回购传递了积极信号,提升了公司每股价值。注销式回购减少了流通股本数,提高了每股收益。最后,回购优化了资本结构,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多数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回购,将现金资产转化为股权资产,使公司资产结构更加合理。

然而,在回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注销式回购金额占比偏低,与全部回购金额相比,注销式回购金额占比并不高。其次,大公司回购力度不足,无论是参与回购公司的数量还是回购金额均偏低。最后,仍存在回购履约率较低的公司,虽然数量大幅减少,但仍需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大幅提升回购力度,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现金流状况,将闲置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利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货币工具积极开展回购;二是强化注销式回购,业绩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管理层有积极激励的公司更适合开展注销式回购;三是鼓励大公司带头回购,以树立行业标杆,引导同行重视“提质增效重回报”。

(文章来源:数据宝,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