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东吴证券发布保险II行业点评,指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明确了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具体要求,包括与市场利率挂钩、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每季度发布研究值等。各保险公司需参考研究值动态调整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以缓解利差损风险。

财中社1月14日电东吴证券近日针对保险II行业发布了深度点评报告。据报告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1月1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举措标志着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具体要求得以明确。

《通知》的核心在于将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并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每季度发布研究值。该协会将定期组织专家会议,综合考虑5年期以上LPR、5年期定存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以及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来确定人身险预定利率的研究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机制与金监总局2024年8月发布的另一项通知要求保持了一致性。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当前传统险预定利率的研究值已被确定为2.34%。

依据《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需参考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值,动态调整本公司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具体要求包括:预定利率最高值需为0.25%的整数倍;当在售传统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及以上时,保险公司需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两个月内平稳完成新老产品的切换。反之,若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研究值25个基点及以上,则可适当上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但原则上不得超过研究值。同时,在调整传统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时,还需按照一定的差值合理调整分红险和万能险的预定利率最高值。

目前,各保险公司维持当前预定利率最高值不变,后续是否调整尚未明确。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公司已发布报告,宣布维持传统险、分红险预定利率最高值分别为2.5%、2.0%,以及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1.5%不变。然而,考虑到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63%左右,若持续低位运行,预定利率或将再次面临下调的压力。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旨在进一步缓解利差损风险。该机制在合理确定参考值的基础上,赋予了各保险公司一定的自主调整空间,使其能够更加贴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动态调整的预定利率水平将有助于保障新业务负债成本与宏观环境及时匹配,进一步降低行业利差损风险。同时,这也对各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加强产品研发和储备能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