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找矿成果丰硕,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取得大突破
AI导读:
我国“十四五”期间在找矿领域投入巨额资金,取得丰硕成果。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如锂、稀土等取得重大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同时,我国将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市场稳定与繁荣。
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十四五”期间在找矿领域累计投入资金高达4000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占比超过90%,并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投入超过千亿元。这一庞大的资金投入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近日(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的2025年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透露,2024年我国首次向地方下达了探矿权出让计划,并设定了探矿权出让数量的底线。全年共提供了超过1400个战略性矿产勘查区块,这一数量创下了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这些勘查区块重点围绕油气、锂、铜、金、铁、煤炭、铝土矿、钾盐等关键矿种,广泛分布在新疆、甘肃、河南、广西、湖北、内蒙古、江西、河北、山东、四川等省(区)。
熊自力司长还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在这方面,我国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均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锂矿方面,我国锂资源类型多样且总量巨大,盐湖型、锂辉石型、锂云母型锂矿均有广泛分布。新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预测资源潜力高达3000万吨。在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我国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找矿突破。2024年,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过30%,有效平抑了国际锂矿市场价格波动。
此外,在锆铪方面,我国新探获的锆英石资源量达到8.5万吨,铪资源超过千吨。内蒙古、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仍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为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在氦气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氦气勘查开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飞跃,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达到40.7亿立方米,大幅降低了我国氦气的外采率。在稀土矿方面,我国稀土资源在全球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多个矿区新增资源量显著,为推动我国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国优势矿种如钨、钼、锑、萤石、石墨等的资源量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熊自力司长表示,我国将与其他全球资源生产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市场稳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繁荣,以满足世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在会上,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副司长杨永刚也指出,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找矿行动成败的关键。未来,我国将加快起草《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并出台相关条款配套政策规定,为矿业市场松绑减负,鼓励更多的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