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发布: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普惠产品成关键方向
AI导读: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指出,互联网保险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总保费达到4949亿元。普惠产品成为关键发展方向,中介渠道贡献大幅提升。AI技术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讯(记者胡永新)1月14日,元保集团(以下简称“元保”)携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揭晓了《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深度剖析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据《报告》显示,2023年,超过70家财产险公司活跃于互联网业务领域。自2018年以来,尽管互联网财产险保费增速波动频繁,但整体保费规模持续上扬。2023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总额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长5.5%。在保费结构上,意健险占比显著上升,财产险的主要险种均实现了增长。从渠道和保险公司分布来看,互联网中介渠道贡献大幅提升,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2023年共有57家人身险公司涉足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自2019年以来增速虽有波动下降,但整体规模依然呈上升趋势。2023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总额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8%。在保费结构上,普通寿险占比大幅上升,而分红寿险则大幅下降,两者呈现出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从渠道和保险公司格局来看,中介渠道占比超过90%,而保险公司自营渠道增速较快,市场集中度有所上升。
《报告》还对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互联网意健险进行了综合分析。在规模增速方面,2022年互联网意健险保费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双重影响,首次出现下降,降幅达到17.5%。然而,2023年该险种保费增速恢复至两位数。从险种分布来看,医疗险在互联网意健险中的占比接近七成,是主要增长动力。此外,互联网医疗意外险、失能保险和护理保险合计规模占比仍不足1%,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报告》指出,互联网保险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保费规模从2013年的29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49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2%。其中,中介渠道作为主力军,发挥了关键作用。互联网保险在用户价值、行业驱动、科技应用、普惠服务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代表着保险业的先进生产力,引领并推动着行业的创新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互联网保险的年均增速将稳定在15%~20%之间,总保费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其中,普惠产品将成为互联网保险的关键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用户达到6.47亿,占整个移动互联网用户的52.6%,且这一用户群体仍在持续增长。同时,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4年的33.3%,五年间占比大幅提升。互联网保险凭借先天的用户资源优势,有助于普及保险意识、激发线上购险需求。同时,互联网在开发面向特定人群的普惠保险产品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创新优势,推动了相关产品的快速涌现。
目前,中介渠道已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最主要渠道。《报告》预测,凭借用户规模、场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将更加深入,中介渠道的未来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的专业经营水平将持续提升,如产品更加场景化和个性化、保险配置服务进一步优化、理赔服务线上化智能化等趋势,都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报告》还对AI技术在互联网保险中的深入应用进行了展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大模型将广泛应用于产品研发、渠道营销、核保理赔等场景,深度赋能保险全产业链。保险机构正积极进军生成式AI领域,寻求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据贝恩公司预测,生成式AI有望为保险分销领域每年创造超过5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通过提升效率、精简人员等方式为保险公司带来15%至20%的收入增长以及5%至15%的成本节省。
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互联网保险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和引领力量,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元保集团创始人兼CEO方锐表示,互联网保险正在不断提升保险业的覆盖面、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当前,全行业都在积极拥抱数智化,相信在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保险业将迎来新的飞跃。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