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湖南抗癌博主“雨虹”因口腔癌去世,生前曾警示槟榔危害。槟榔被列为致癌物后市场定位模糊,企业探索转型之路,尝试将槟榔制成类似口香糖的胶果形态,药用槟榔产业发展可能性受关注。同时,槟榔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未来走向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近日,湖南抗癌博主“雨虹”因口腔癌去世,她生前积极发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示大众槟榔的危害,呼吁远离槟榔,珍惜生命。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槟榔致癌性的关注。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将槟榔果和槟榔嚼块列为一级致癌物。近年来,随着槟榔致癌性逐渐为公众所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从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移除,停发了槟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槟榔产品的市场定位变得愈发模糊。

然而,槟榔产业并未因此销声匿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报告,2019年至2023年,中国槟榔制品销量市场集中度较高,五年整体市场规模以销量计约为145.0亿包,销售额合计约2900亿元。这既与地区风俗习惯、企业营销有关,也与地区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在行业形势变化下,槟榔企业开始探索转型之路,调整口感、缓解对口腔的刺激,并尝试将槟榔制成类似口香糖的胶果形态。同时,药用槟榔产业的发展可能性也逐渐受到关注。挖掘槟榔的药用价值、强化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改进加工工艺等,或已成为槟榔企业看清形势后的必然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槟榔已不被视为食品,但市场上仍存在槟榔及槟榔制品与食品混放销售的现象。对此,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发出提醒告诫,要求槟榔及槟榔制品不得在食品经营区域陈列、摆放、销售,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标识或介绍为“食品”或“食用”。

在立法明确前,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将槟榔产品定义为“精制槟榔”,并制定了相关团体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强制性效力。因此,对于槟榔企业而言,更需要地方政府立法,尽快明确槟榔的身份定位。

随着槟榔产业形势的转变,部分企业已选择调整口感、缓解对口腔的刺激,并尝试将槟榔制成类似口香糖的胶果形态。但要跳出治标不治本的境地,还需要在安全性上下功夫。在此背景下,药用槟榔产业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受到关注。挖掘槟榔的药用价值、强化食用安全风险评估等,或已成为槟榔企业看清形势后的必走之路。

尽管槟榔产业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但仍有部分企业选择继续铺开商业营销,瞄准年轻群体。然而,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槟榔企业的宣传方式也受到了限制。

总之,槟榔产业的未来走向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公众利益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