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回应国债收益率下行现象,强调尊重市场选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并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旨在确保市场稳定和长远发展。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 范子萌)近日,针对国债收益率下行较快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回应。他强调,中国人民银行尊重市场选择,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的市场参与者,并高度重视国债收益率变化所传递的市场信息。

邹澜指出,鉴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且未经历过大的波折,部分投资者、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可能并不完全了解政府债券高回报背后潜在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发出风险警示,强化市场监管。特别是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转而采用其他工具来投放流动性。这一举措旨在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从而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旨在确保市场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邹澜进一步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已经逐渐具备了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功能。国债收益率的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筹资的成本,更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国债收益率既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他强调,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会体现在国债收益率水平上。国债作为国家信用的代表,如果持有到期,投资者将能够收到本金和约定的票面利息,因此被视为一种无信用风险的安全资产。然而,由于长期国债的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的利率变动会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甚至波动较大。因此,投资国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