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信用债发行规模增长7.46%,进入全面低利率阶段,受多重因素影响信用利差收窄。展望2025年,债市整体收益率预计下行,信用利差保持低位但波动更频繁,资产荒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信用债发行规模达到了204135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7.46%。在这一庞大数字中,金融债的发行量为45341.97亿元,企业债则为600.07亿元,公司债的发行量则高达39505.61亿元。进一步细分,非政策性金融债、公司(企业)债以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分别实现了10.32%的增长、-1.12%的小幅下滑以及13.34%的显著增长。在数量上,全年共发行了22234只信用债,其中金融债1107只,企业公司债4907只,中期票据4874只,短期融资券4336只。

首创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信用债的发行规模整体保持稳定,但受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的影响,信用债的发行主要以借新还旧为主。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净融资额出现了负值,而其他月份则呈现出稳中略降的趋势。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总经理范为也对此发表了看法,他认为2024年我国债券市场呈现出“二级市场大好,一级市场小好”的特点。然而,受到无风险利率下降、资金宽松以及城投债供给减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信用债的到期收益率大幅下降,信用利差也显著收窄。

华创固收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2024年信用债市场全面进入了低利率阶段。1-7月,信用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信用利差也被压缩到了较低水平。在机构配置力量较强的情况下,供需结构失衡导致“资产荒”行情达到了极致。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长久期信用债的供给明显增多。然而,在8-10月,信用债收益率出现了大幅回调,信用利差也大幅走阔。这可能与央行卖债、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发力以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有关。而自11月以来,随着10万亿化债政策的出台,信用利差有所修复。到了12月,货币宽松预期叠加年末机构抢跑,无风险利率下行过快,导致信用利差被动走阔。

首创证券的研究还指出,信用债收益率总体呈现偏下行的趋势,这可能与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偏弱有关。

据华创固收研究统计,2024年信用债收益率全线下行,幅度在81bp至117bp之间。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下沉与拉久期特征。年底赎回扰动叠加年末宽松预期以及机构抢跑行情下,无风险利率下行过快,导致相较年初信用利差普遍小幅走阔。具体来看,2024年内信用债“资产荒”行情依旧存在,且在大规模化债组合拳落地、稳地产政策持续加码、银行二永债利率属性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信用债市场全面进入了低利率阶段。年末在宽松预期和机构抢跑行情的推动下,收益率一度触及历史低位。

展望2025年,范为表示,预计债市整体收益率将继续呈现下行态势,利率债将进入“1%时代”,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将在1.3%至2.0%之间波动。信用利差预计将保持低位,但债市整体波动将更加频繁,利率债供给同比将显著提高。

在信用债资产荒方面,范为指出,2025年利率债发行量同比将继续增长,而信用债发行量预计同比将稳中小降。在结构上,产业债发行量将有所增加,城投债发行量则将减少。尽管如此,信用利差仍将保持低位,且信用债的资产荒态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新增的城投转型产业类主体和新打造的产业类主体虽然会有一定的新增发行量,但绝对值仍然较少。同时,经济修复仍需时间,纯产业债发行量预计仅小幅增长,整体增量无法实质性缓解信用债“资产荒”。

天风固收研究团队也指出,“资产荒”预计难以改变。银行贷款需求指数处于近几年的季节性低位,反映出融资需求尚未回升。从结果来看,2024年三季度银行净息差进一步下行,且尚未观察到拐点信息。展望2025年,“资产荒”局面从总量上仍未观察到缓解的趋势,本质还是市场需求偏弱,信用难以放宽。在供给端,高息资产仍然稀缺。目前城投债融资仍然偏严,产业债净融资预计2025年难以持续。虽然央企发债可能支持信用债净融资,但票息整体偏低。随着特别国债补充大行核心资本,银行二永债发行需求预计也将减弱。

国泰君安研究团队则认为,“资产荒”仍将持续。广义上,地方政府、企业、居民加杠杆的动力和空间仍将受限。狭义上看,在城投化债背景下,虽然存在集中退平台动作,但新增隐性债务红线依然存在,市场化经营主体新增债券融资受到的束缚仍然较大,城投债券存量边际缩量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展望2025年,信用债整体投资环境仍较为友好。其中,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适度宽松”,基础利率、资金利率中枢再下一个台阶的概率较高,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