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会上详细阐述了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强调了人民银行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的举措。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入阐述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详细阐述了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现象,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已经具备了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关键作用,其水平不仅影响着国家财政的筹资成本,还关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邹澜司长指出,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既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又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特别是9月以来,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显著增强,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种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将体现在国债收益率水平的变化上。

国债作为国家信用的代表,具有无信用风险的特点,因此被视为一种安全资产。然而,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意味着投资国债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例如,如果在2023年底买入30年期国债,并在当前时间点将其卖出,虽然票面利息收入可能不到3%,但加上价差后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接近20%。这种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改变了供求关系,并继续推高价格。然而,在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在几天内上行了约20个基点,导致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一些投资国债的银行理财产品甚至跌破净值,引发了集中赎回潮,进一步加速了价格下跌,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损失。硅谷银行事件也为我们提供了类似的警示。

邹澜司长进一步强调,如果长期国债收益率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基本面或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以30年期国债为例,收益率一旦上行30个基点,二级市场对应的国债价格下跌幅度可能会超过5%。考虑到一些机构存在资金杠杆的放大效应以及集中赎回所形成的螺旋效应,短期内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损失。

人民银行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的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同时,人民银行也高度重视国债收益率变化所反映的市场信息。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投资者、管理者和社会公众都充分了解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并强化市场监管。此外,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内,人民银行暂停了在二级市场的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这一举措旨在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从而确保市场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