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新标准强化了防火阻燃要求,完善了电池组等防篡改机制,提升了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要求具备北斗定位等功能。业内认为新标准将为电动自行车市场注入新活力,多家企业股价上涨。

1月13日,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迎来修订并正式对外发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共同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面替代旧版标准(GB 17761—2018)。

此次修订的新标准备受瞩目,其中多项改进尤为引人关注:强化了对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的要求;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机制;将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从55kg提升至63kg;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配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并取消了所有车型均须安装脚踏骑行装置的强制规定。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新标准的实施将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减少交通事故隐患,同时通过适度放宽铅蓄电池车型的整车重量限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需求。

业内普遍认为,新标准的发布有望为电动自行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消息发布后,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股价显著上涨。截至发稿,港股雅迪控股上涨近6%,绿源集团上涨近3%;A股新日股份上涨4.08%,九号公司上涨3.13%,爱玛科技上涨2.73%;美股小牛电动上涨1.17%。

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然而,高保有量之下,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国家消防救援局通报,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数量从2021年的1.8万起增加至2023年的2.5万起,年增长率高达20%。

为增强电动自行车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新版标准对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对不同类别的非金属材料分别作出规定。同时,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鼓励使用其他不可燃材料替代塑料,以降低火灾危害。

在速度方面,新标准维持了2018版标准中关于最高设计车速的规定,即具有电驱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并新增了当车速超过25km/h时电动机应停止提供动力输出的要求。为防止产品技术参数被篡改,新标准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并提供了6大类常见的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

关于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的调整,工信部表示,新标准修订期间,通过对近13万份网民问卷调查发现,倾向于选择铅蓄电池的消费者是锂电池的两倍。但铅蓄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体积大、重量重等缺点。新标准将铅蓄电池车型的重量限值放宽至63kg,以满足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的需求。

然而,关于电动自行车重量问题,业界一直存在争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认为,未来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应更趋向于“自行车化”,推广更轻便、更安全的助力自行车,以消除使用超标电动车的安全隐患,同时提供比传统自行车更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他强调,在放宽铅酸电动车重量限制的同时,国家也应积极推动轻量化助力自行车标准的建立。

回顾2019年,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布“新国标”,大量不符合规定的电动两轮车被淘汰更替。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自行车行业秩序得到优化,对符合新标准的电动两轮车需求爆发,市场集中度向规模企业和品牌企业集中。然而,进入2024年,新国标替换红利期已近尾声,市场销量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传统电动两轮车企业面临业绩压力。

本次新标准的发布备受电动自行车行业关注。业内普遍认为,这将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新的刺激。中信证券发布研报指出,行业政策导向已明确,伴随新国标细则的出台,顶层设计已完成,龙头企业将凭借合规和产品迭代能力优势,加速拓展市场份额。小牛电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准备样车,配合后续认证机构的样车检测工作,并认为新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提升行业门槛,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新标准还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质量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抽检合格率不高等问题,增加了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条款,要求生产企业具备与产能相匹配的整车及车架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然而,在标准更替过程中,库存、销售等可能对企业造成周转压力,进而影响业绩。电动自行车巨头雅迪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24年全年纯利将下滑,归因于分销商去清存货周期导致销量下降及现存型号存货销售价格降低。

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允许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有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至2025年11月30日止。2025年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须符合新标准规定。已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不会被强制淘汰,可由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更新换代。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