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身预付卡实施“三限”新规
AI导读:
上海实施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三限”标准,通过限制预售资金的期限、次数和金额,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的健康发展。新规规定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收取各类预付凭证预付款总计不得超过20000元。
健身预付卡新规出台,上海实施“三限”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想健身却担心健身房“跑路”?办理健身卡如何才能避免“套路”?从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三限”标准正式实施,旨在通过限制预售资金的期限、次数和金额,有效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健身行业的健康发展。
1月13日,上海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印发。其中,首次设立的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资金“三限”标准成为《实施办法》的最大亮点。
根据规定,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一次性收取会籍类预付款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时长不得超过24个月;课时类(团操、私教、泳教等)预付款金额不得超过20000元,次数不得超过60次;储值类等(兜底)预付款金额也不得超过5000元。同时,经营者对同一消费者收取各类预付凭证预付款总计不得超过20000元。
消费者在办理健身预付卡时,应认清“三限”标准,保持冷静,尽量按月购买健身会员卡或短期课程等,并签订享有“七天冷静期”的示范合同文本,为可能的冲动消费预留“后悔药”。
新规的实施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还推动了经营者合理设定预收资金规模,加强经营风险控制,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竞争。经营者通过主动售卖“小额、短期”的会籍卡和私教课,提高了兑付率和复购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适应了市场需求,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新规一出,不少上海市民表示激动,认为政府终于动真格了,为他们的健身消费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