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08.34万亿元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6.2%。
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4日发布了最新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了408.34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8%。这一数据揭示了我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强劲。
具体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2.5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占据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较大比重,达到了61.8%。尽管这一比例同比略降0.5个百分点,但仍然是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同时,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29万亿元,同比下降22.3%,显示出外币贷款在实体经济融资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此外,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融资方式也各有表现。委托贷款余额为11.21万亿元,同比下降0.5%;信托贷款余额为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15万亿元,同比下降13.3%。这些融资方式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占比也有所变化。截至2024年末,企业债券余额为32.3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7.9%,同比低0.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为8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占比高达19.9%,同比高1.4个百分点。这表明政府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24年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5%,占比2.9%,同比低0.1个百分点。这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数据来源方面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自2023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还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进一步扩大了统计范围,提高了数据的可比性。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