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效盘活低效产业用地
AI导读:
上海在不到一年内成功盘活超过两个黄浦区面积的低效产业空间,通过“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精准匹配不同地块状况,采取多种盘活路径,为老牌工业区和新动能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计划今年继续盘活30平方公里土地,为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市已成功盘活超过两个黄浦区面积的低效产业空间“增量”。2024年4月,上海启动了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至今已有效盘活处置了45平方公里的低效产业用地。据上海市规划资源局透露,今年还将有3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纳入焕新日程,相当于再盘活1.5个黄浦区。
面对上海产业用地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如绩效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上海经过一年的探索,梳理出了包括土地收回、土地储备、城市更新、减量化、园区平台回购(统租统管)以及违法整治等六种盘活路径。这些路径通过灵活组合、相互补充,精准匹配不同地块的具体状况,实现了真正的“对症下药”。
“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是指对产业用地进行综合绩效评估、综合价值评估,形成ABCD分类清单,有针对性地采取路径进行盘活。这一策略的实施,为老牌工业区如何容纳新产业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通过盘活低效产业用地,成功引入了商业火箭等先进制造业项目,抢得了发展先机。
同时,对于管理粗放、能级和产出“双低”的上海郊区镇级产业园区,上海也采取了针对性措施。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滚动收储再开发等方式,这些园区正在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如佘山高新科技园通过挖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区位优势,成功吸引了优质企业入驻,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在中心城区,虽然低效产业用地总量小、布局散,但上海依然通过土地收储再出让等方式,吸引高附加值的科创企业入驻。如徐汇区通过盘活低效使用的创意产业园,成功引入了吉利集团下属的汽车设计公司,预计将为区域产业整体发展带来显著贡献。
展望未来,上海计划在今年继续盘活30平方公里的低效产业用地,并聚焦“大虹桥”“大东方”等重点区域,为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将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包括精准产业定位、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产业空间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等。
上海在盘活低效产业用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市区协同的原则,展现出了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通过不断优化机制和市区协同合作,上海正在为城市的未来发展谋空间、盘资源、促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