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新高
AI导读: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创历史新高。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实现“三量”齐升,展现出结构更优、新意更足、主体更强、伙伴更多的特点。同时,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蓬勃发展,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3日举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海关总署的相关负责人详细阐述了2024年中国全年进出口的辉煌成绩。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高达43.85万亿元,实现了5%的同比增长,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标志着我国外贸总量、增量与质量实现了同步飞跃。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会上指出,中国外贸在2024年成功跨越了42万亿和43万亿两大里程碑,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从增量角度看,全年外贸增长额达到了2.1万亿元,这一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外贸总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出口规模首次突破了25万亿元大关,具体数值为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态势,充分展示了中国出口的强大竞争力。
据介绍,2024年我国外贸展现出结构更优、“新”意盎然、主体更强、合作伙伴更多的显著特点。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进口产品则保持多元化和有效供给。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层出不穷,外贸中的“新”元素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加速走向世界,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额更是高达2.63万亿元。同时,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数量接近70万家,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我国与联合国统计分组中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往来,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
外贸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东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协同努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7%。中西部地区也日益成为开放前沿,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中实现开放发展,加工贸易占比达到25.5%。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规模连续四年创新高,其中出口增长8.1%,高于全国出口增速1个百分点。
通关便利化是外贸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推动外贸稳增长的关键因素。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介绍,近年来海关不断推进监管服务创新,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加快作业和检查速度,努力营造安全、便利、高效的通关环境。同时,重点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推动海关监管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再造,深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打造“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新模式,让外贸企业通关更加便捷高效。
外贸发展的持续动力来自于不断涌现的新动能。吕大良指出,我国绿色贸易领跑全球,绿色产品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还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数字贸易也蓬勃发展,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0.8%,在“卖全球”和“买全球”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优势。此外,高水平开放平台如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建设稳步推进,在促进制度型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所谓中国出口“产能过剩”的质疑,王令浚表示,无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来看,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得益于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他强调,一些国家反复炒作“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打压遏制中国发展,这是一种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合作和产供链稳定。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王令浚总结道,2024年我国外贸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是名副其实的高质量发展。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协同发力、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和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提供的源源动力以及锐意进取的经营主体。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突出、韧性强大、潜力巨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依然稳固,将共同推动我国外贸持续稳健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