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创历史新高。外贸在总量、增量、质量上实现了“三量”齐升,展现出结构更优、新意更足、主体更强、伙伴更多的特点。通关便利化等举措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助力,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也蓬勃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3日隆重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海关总署的相关负责人详细阐述了2024年中国全年进出口的辉煌成就。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高达43.85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实现了5%的稳健增长,这一数值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标志着中国外贸在总量、增量、质量上实现了“三量”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会上强调,中国外贸在2024年连续跨越了42万亿和43万亿两个大关,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坚实地位。从增量角度来看,全年外贸增长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1万亿元,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外贸总量。其中,出口规模更是首次突破了25万亿元大关,达到了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八年保持稳健增长,彰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大竞争力。

  据介绍,2024年中国外贸展现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特点,包括结构更优、“新”意更足、主体更强、伙伴更多。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进口产品则呈现出多元有效的供给态势。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外贸中的“新”元素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加速出海,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跨境电商新业态也蓬勃发展,全年进出口额达到了2.63万亿元,为中国外贸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数量再创新高,接近70万家。中国已与联合国统计分组中的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关系,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

  外贸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稳定增长,离不开东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共同努力和优势互补。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近八成;中西部地区日益走向开放前沿,加工贸易占比达到25.5%;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规模连续四年创新高。

  通关便利化一直是外贸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促进外贸稳增长的重要助力。近年来,海关部门持续推进监管服务创新,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加快作业速度等措施并举,努力打造安全、便利、高效的通关环境。同时,智慧海关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优化再造海关监管业务流程,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省时、省钱、省心、省力的通关服务。

  不断涌现的新动能为外贸发展注入了持续澎湃的动力。我国绿色贸易领跑全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数字贸易也蓬勃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此外,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也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为制度型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所谓中国出口存在“产能过剩”的质疑,王令浚表示,无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都不存在这一问题。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靠的是配套完整、持续迭代升级的产业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他强调,一些国家反复炒作“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合作和产供链稳定。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王令浚总结道,2024年中国外贸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这背后离不开政策协同发力的支持、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和超大规模中国市场的驱动以及锐意进取的经营主体的持续推动。尽管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但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突出、韧性强劲、潜力巨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依然稳固,将合力推动中国外贸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