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绿色金融周报聚焦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和趋势,报道了多地推出的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包括绿色金融签约、行动方案发布、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等,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蓬勃兴起,相关资讯和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为紧跟时代脉搏,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野及机构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剖析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为相关参与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力支撑。

一、热点聚焦

1、130亿绿色金融签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025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携手生态环境部成功举办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会议强调,生态环境部门应携手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会上,6家银行与6家企业签订了融资对接协议,涉及金额高达130亿元,涵盖中山翠亨新区横门西水道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等多个标志性项目,形式多样,包括框架协议和现场授信等。

此外,会议还对《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行了解读,介绍了美丽中国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

21碳中和课题组点评:此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首批签约项目金额庞大,为绿色金融的推广树立了典范。这些项目以中长期生态治理为主,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长周期项目的投资。

2、深圳发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打造典范城市

1月8日,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深圳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行动方案》,提出32条具体措施,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的能力,助力深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市。该方案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逐步提高绿色贷款比重,增长绿色保险风险保障,实现绿色投资突破,以及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债券等业务的显著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还提出了24项重点任务,涵盖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重点绿色发展支持、产品服务创新、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并明确了保障措施。

21碳中和课题组点评: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相关指导意见以来,深圳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此次行动方案聚焦当地产业特色,对其他省市的绿色金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3、上海推进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打造上海经验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1+N+X”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其中,“1”指设立绿色金融专职部门,“N”指培育专业化绿色金融分支机构,“X”指创建绿色低碳网点。该通知明确了建设目标,计划五年内培育20家绿色分支机构、30家绿色特色分支机构,推进绿色低碳网点建设,增加绿色信贷余额占比,扩大绿色保险覆盖面,为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同时,通知还提出了完善专项管理机制、加大专项扶持、推进专项改造实现运营碳中和等持续管理要求,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后督管理等监管支持举措。

21碳中和课题组点评:上海市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上的努力,有助于统筹当地金融资源,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还需细化对落地机构的考核和实质性监督,确保绿色金融分支机构和网点成为绿色金融工作的有效推手。

4、全国碳市场碳价波动,成交量稳步增长

1月10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了上周(20250106-20250110)全国碳市场的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最高达到96.70元/吨,最低为94.22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2.37%。上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为127,695吨,成交额为11,979,962.56元;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2025年1月1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已达630,420,350吨,累计成交额超过43,046亿元。

二、绿金实践案例

1、天津、厦门创新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近日,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推出“转型项目+转型主体”模式,为天津荣程钢铁集团等发放了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共1.7亿元,预计年碳减排量达14965吨。这批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是全国首例支持钢铁行业转型的金融贷款。该贷款提高了企业贷款可得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引入了碳排放指标挂钩机制,对碳减排绩效好的企业下调利率。同时,厦门银行也为省内某建材科技企业发放了1000万元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这是福建省首笔该类贷款。

21碳中和课题组点评:天津市和厦门市在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钢铁行业转型金融的深入实施还需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转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江苏首笔转型金融技改项目银团贷款落地

1月8日,江苏首笔转型金融银团贷款正式签约,金额达5亿元,用于支持赛得利(盐城)纤维技改项目。该贷款由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多家银行参与。该项目采用先进环保工艺,旨在降低能耗和排放。投产后,产能将提升至37万吨,创造超1000个就业岗位,预计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5%和10%,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6万吨。江苏省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创新,去年发布了石化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

21碳中和课题组点评:江苏省在转型金融方面的积极探索,为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转型金融的深入发展,将有力推动更多重点行业的绿色转型。

3、国内首单公路工程低碳转型金融项目落地

近日,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与交通银行签署了转型金融贷款合同,标志着国内首单公路工程低碳转型金融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依据国内首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低碳转型金融标准——《公路工程建设领域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开展。借此机会,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获得了转型金融贷款,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中交集团计划将此模式推广至水运、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等多领域。

21碳中和课题组点评: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公路工程低碳转型金融项目的成功落地,为绿色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该项目的实施经验将为后续推动公路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