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选座加价收费引争议,中消协发声维权
AI导读:
近期,民航领域内的选座额外收费现象成为公众热议焦点。部分航空公司打着“行业惯例”旗号,在选座环节引入加价机制,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和质疑。中消协指出加价选座行为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行业引导并规范经营行为。
近期,民航领域内的选座额外收费现象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部分航空公司打着“行业惯例”的旗号,在原本应作为基本服务的选座环节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优质座位锁定,并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才能选择。这一现象最初仅在廉价航空中较为普遍,但如今已逐渐扩散至整个民航行业,导致“锁座”现象频发,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广泛质疑。有消费者反映,在值机时,若不付费选座,免费可选的座位数量极为有限,甚至在携带未成年子女出行时也难以选择相邻座位,迫使消费者不得不额外支付选座费用。
1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此问题公开发声,明确指出加价选座的行为不仅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消协对此提出了以下观点:
首先,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在购买机票时,消费者已与航空公司签订合同,航空公司作为公共航空运输的提供者,有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座位。然而,航空公司却人为设置障碍,将座位选择与额外付费挂钩,迫使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的乘坐需求而额外支付费用,这无疑是对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严重限制。
其次,加价选座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加价选座本质上是一种额外收费行为,但许多航空公司在这一方面的规定模糊不清,既不明确告知哪些座位需要加价,也不说明加价标准的制定依据。这使得消费者在购票时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等到值机时才发现心仪的座位都需要付费。这种行为不仅令人对航班“锁座”的初衷产生质疑,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严重损害。
再者,加价选座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确定价格应有对应的实质服务作为支撑。然而,在经济舱内提供的服务相同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却要求消费者加价选座,这缺乏合理的定价基础。消费者购票后已支付了航空公司提供的运输服务的对价,按照惯例,座位应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进行分配,无需额外付费。但航空公司却利用自身在航空运输合同中的优势地位,推出加价选座模式,试图将原本免费的基本服务转变为创收手段,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更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中消协认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业中约定俗成的选座规则。然而,近年来一些航空公司却以加价选座为手段,以安全飞行为借口,不断试探消费者的底线。如果这种行为不加以遏制,将严重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导致其他商品或服务在定价之外另行加价销售的现象频发,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不公平的行业惯例,侵蚀市场秩序并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春运的临近,中消协建议相关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加强行业引导并规范经营行为。同时,消费者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对行业行为进行监督,在遭遇各类侵权行为时及时向消协组织或主管部门投诉,共同推动消费市场保持公平、透明的健康发展轨道。
(经济日报记者佘颖)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