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商务工作,并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包括提振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等,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頔北京报道

1月11日至12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2024年商务工作的成就,并对2025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部署。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商务工作对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国商务系统需立足于商务工作的“三个重要”定位,即商务工作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大力提振消费,多措并举稳外贸稳外资,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防范化解风险和外部冲击,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并为“十五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在提振消费方面,会议提出了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计划扩大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范围。同时,鼓励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数字消费,以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认为,提振消费不仅要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还要增强消费韧性。除了通过发放消费券、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力度外,还应推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多样化的政策措施,以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破除制约消费的各类障碍,从而加强部门政策间的协同作用,让消费者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去扩大消费,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以赴稳外贸

面对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以赴稳外贸,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为此,将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拓展跨境电商领域,发展绿色贸易,并推动贸易数字化进程。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积极扩大进口规模,并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水平。

周密指出,虽然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在面临诸多压力下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但2025年外贸所面临的挑战和变数将有所增多。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增强外贸韧性。此外,在稳住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也将成为今年外贸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办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推动我国进口实现有效提升。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提到2025年重点工作时,依然将“稳外贸”和“稳外资”放在重要位置,并指出稳外贸要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进行。这既要保证外贸规模的稳定性,也要努力提升外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在谈及如何提升外贸质量时,白明表示,这需要通过培育外贸新动能来实现。他提到,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的推动下,以及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下,如何有效扩大进出口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是2025年外贸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顾2024年的商务工作,白明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外贸在稳中求进中实现了“稳外贸”的规模目标,同时外资也实现了结构优化,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相匹配。

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

在部署稳外贸的同时,稳外资工作也成为了此次会议的另一重点。会议提出,要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此,将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并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在引资方面的载体效应,强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

周密指出,打造“投资中国”品牌需要进一步识别不同投资需求之间的差异,以便与投资者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形成相互配合。通过加强双边相互投资,有助于拉动投资增长并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此外,在加大吸引制造业投资的同时,我国服务业也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了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需要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白明则指出,此次会议在稳外资方面将“稳存量”放在了“扩增量”之前,这体现了对已有外资外商的高度重视。他强调,在防止既有外资转投向其他国家的同时,要积极吸引新的投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应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以留住并吸引更多外资。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白明建议,中国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防范外资流失。他指出,尽管一些外资转投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有关,但也要留意是否因营商环境改善不到位而导致的外资流失。留住外资外商继续在中国发挥作用,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还对就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能让外商在中国市场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

此外,会议还提出了多项具体工作措施。包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优化开放平台功能,推动展会质效提升;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水平;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务实经贸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经贸合作机制,深化“丝路电商”合作;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统筹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多双边区域经贸合作;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深化双边经贸关系;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