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2025经济计划:文旅与工业并进,力促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
AI导读:
2025年贵阳两会透露,贵阳市计划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文旅与工业取得突出成绩,智算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经济发展备受瞩目。
1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正在召开的2025年贵阳两会上了解到,贵阳市计划在2025年将经济总量提升至6000亿元以上,预计同比增长6%左右。具体而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预计将分别增长4%左右、8%以上和5.5%左右。
尽管贵阳市尚未公布2024年的经济总量数据,但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信息来看,贵阳市去年的经济增速约为6%,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其中,贵安新区直管区的生产总值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全年增速在全国国家级新区中也位居前列。
通过对2025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贵阳市在文化和旅游业以及工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部分行业的核心指标甚至达到了历史新高。
回顾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到2025年贵阳市GDP达到7000亿的目标。然而,从当前数据来看,贵阳市的经济总量与这一目标仍有一定差距。2025年是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的关键一年,除了GDP之外,贵阳市在文化和旅游业、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同时,《贵州省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8年)》则从城市发展角度提出新目标,支持推动贵阳建设特大城市,预计到2028年,贵阳都市圈常住人口将达到1100万左右。
在文化和旅游业方面,贵阳市一直在努力塑造自己的城市品牌。其中,“爽爽贵阳”是当地的核心品牌。2025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通过举办路边音乐会、音乐节、演唱会等活动,不断释放城市消费新活力,推动了旅居产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贵阳市成功带动了139个村的旅居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超过18万人次来贵阳旅居。此外,2024年贵阳接待过夜游客人次、入境游客人次和游客人均花费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430万人次、19万人次和1326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贵阳市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充分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展国际联程产品推介,推动过夜游客和入境游客分别增长8%和50%。同时,计划举办超过120场路边音乐会,推出一批音乐主题玩法,并大力发展避暑旅居产业。在花溪、息烽、修文、乌当、清镇等区域落地民宿样板示范点,新培育等级民宿6家,推出避暑类地产产品25万平方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构建多样化、多梯次旅居产品体系,预计吸引不少于25万人来贵阳避暑旅居长住。
在1月11日上午举行的2025年贵阳市两会首场“代表·委员·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熊列表示,2025年贵阳市将围绕优化演艺业态,从承载能力和业态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演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拓展更多中小型演艺场地,提升贵阳市演艺活动的承载能力,带动更多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的举办;完善演艺活动的监管服务,提高审批效率,确保活动快速落地;同时强化“演艺+”发展,推动演艺经济与旅游、餐饮、文化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出更丰富的演艺活动,形成更加完善的演艺产业生态,增加“爱乐之城”品牌内涵。
在工业方面,贵阳市近年来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将“中国数谷”作为产业端的重要城市名片。根据2025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贵阳市的智算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华为云智算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运,电信、腾讯等智算中心加速建设。目前,贵阳市的算力规模已达53.12 EFLOPS,智算占比高达95.6%,成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资源最丰富、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雪蓉表示,2024年,贵阳市在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贵安数据中心集群集聚了23个大型以上算力中心,有12个大模型和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此外,贵阳市在医保DIP智能风控、轮胎周计划排产时间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注册企业超过1300家,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除了数字经济外,贵阳市在工业领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24年,贵阳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万辆,对贵州省汽车制造业的贡献率达到了92%以上。其中,吉利生态链、黎阳生态圈、海信生态链的产值分别达到了200亿元、120亿元和110亿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