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深圳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福田保税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高地“含金量”持续凸显,保税新业态蓬勃发展,自贸与保税联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月13日,证券时报记者从深圳市商务局处了解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为深圳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拓展“保税+”生态以及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深圳市积极响应中央及省的号召,关于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通过实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战略,深入推进福田保税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综合保税区、前海综合保税区等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书写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深圳市作为外贸高地,其“含金量”持续显现。据统计,2024年1至11月,深圳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总额达到8324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0.3%,占广东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贸进出口总额的73.1%,更占据了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的11.0%。其中,出口额达到3609.1亿元,同比增长2.7%;进口额则高达4714.9亿元,同比增长32.7%。在全国17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前海综合保税区、福田保税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位列第5、第6、第18、第34位。

  在区域发展方面,深圳市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最新的全国综合保税区(含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深圳的4个综合保税区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中,前海综合保税区位列A类,综合排名全国第19名、全省第1名;福田保税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综合保税区则位列B类,且全国综合排名均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

  此外,深圳市还通过一系列重点服务平台和项目的建设,助力产业升级。2024年以来,盐田综合保税区首座干冷一体盘道仓——万纬有信达深圳盐田冷链园区已建设落成,盐田港冻品进口分拨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同时,市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综合服务平台等特色综合服务平台也已开工建设。东方嘉盛湾区壹号智能仓、前海深港智慧保税仓项目、深福保科技生态园等高标准产业空间也在加速推进,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

  在保税新业态方面,深圳市同样取得了蓬勃发展。目前,全市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有26家保税维修企业,实现保税维修进出口额超过50亿元。同时,深圳市还成功推动了“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用零件”列入全国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坪山综合保税区的大疆“全球维修中心”更是成为了保税维修的样板。协创数据在盐田综合保税区也建成了全自动化的保税维修智慧工厂。此外,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地方牌照企业的加注量也超过了50万吨,同比增长33.29%,实现营收额约2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首票新能源汽车整车“出海”业务也顺利入区。

  在自贸与保税联动发展方面,深圳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联动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自贸联动发展区数据统计工作体系。同时,将复制推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以制度创新为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