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提出梯度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和独角兽企业等,旨在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优质企业方阵。计划明确了五大共性服务机制和四大培育工程,并提出多项重点任务。

近日,安徽省正式发布了《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简称《成长计划》),旨在通过梯度培育方式,推动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提出,到2027年,年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约3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约1000家、瞪羚和独角兽企业约200家,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约10家,形成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且体现安徽特色的优质企业方阵。

《成长计划》明确了五大共性服务机制,包括成果供需对接、融资供需对接、产业链协同创新、跨境出海、政企沟通“直通车”,并差异化实施四大培育工程,涉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专精特新企业壮大、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跃升、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领航。这些措施共包含17项重点任务,旨在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安徽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约2.3万家,居全国第8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759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同样位居全国第8位。然而,与沪苏浙等地相比,安徽在优质企业总量、发展质量以及龙头链主企业数量上仍有差距。

为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成长计划》提出建立融资供需对接服务机制,深化“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并发挥政府性投资基金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优质企业。

针对企业“走出去”的诉求,《成长计划》提出建立跨境出海服务机制,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专题活动,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助力皖企出海。

瞪羚和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代表,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链主企业则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成长计划》提出挖掘培育瞪羚企业,打造独角兽企业,并支持其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业链链主企业。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崔益群表示,力争2025年新增瞪羚、独角兽企业200户以上,并强化资本赋能,发挥省级政府股权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同时,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动链主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规模效应。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罗文杉表示,安徽省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99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家。未来,将持续做好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通过“贷、投、板”融资组合拳,赋能企业发展。同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培育赋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