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保险业将在三领域发力
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强调保险业将在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以及持续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三方面着重发力。业内认为这将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并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张斯文)12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北京隆重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深入传达并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成果,并科学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业内专家指出,2025年,我国保险业将在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速弥补养老第三支柱不足,以及持续完善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三大领域重点发力。
保险资金将成资本市场稳定器
2024年,国务院发布全新的保险“国十条”,对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性规划,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对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是促进资本有效配置和构建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保险资金凭借其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性,天生具备耐心资本的属性,必将成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金融监管总局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引导银行、保险和资管机构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前期,在国务院的批准下,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目前已正式投入运作,并取得良好进展。
业内专家分析,此次会议强调引导保险、理财资金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有助于培育壮大我国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湘财证券分析师郭怡萍认为,近期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密集出台,将进一步打通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优化权益投资环境,从而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
从市场层面来看,保险资金不断加大权益市场的投资比重,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保险资金的稳定大规模入市也有助于被投企业在管理合规方面提质增效。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保险资金可能会继续增加权益资产的配置,创新多元投资组合,并加强风险管理。
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与社会保障结构的巨大变化,养老金融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在加速弥补养老第三支柱短板方面已采取多项积极措施。然而,当前我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积累性养老金发展不足。
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金融监管总局积极引导保险公司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供给,推动保险公司加速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商业保险年金的概念,并提出推动商业保险年金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监管要求。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司长罗艳君此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商业保险年金是对保险公司开发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的统称,旨在通过简单通俗的名称,增进人民群众对商业养老保险及其功能的了解,着力打造群众信赖的行业品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在补齐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方面,保险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指出,虽然保险公司已推出130多支个人养老金产品,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标志性的爆款产品,多数产品的吸引力不足。此外,性价比高的非税优个人年金产品也远远不够,普惠型养老保险产品除了针对新市民的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外,还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完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类灾害频发。据统计,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约40%由保险业承担,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能力。下一步,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工作。
王国军指出,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提到,农业巨灾保险在广东、河北等地已有较好的探索,农房地震保险在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初级的实践。然而,整体上,全国性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再保总裁庄乾志认为,再保险应加快推进巨灾模型开发,利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摆脱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让巨灾风险“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从而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灾害风险应对稳健可持续。中国再保将以提升巨灾风险分散和管控能力、健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更好发挥巨灾科技赋能作用为着力点,通过国际市场更好分散转移巨灾风险,支持保险业扩大巨灾保险产品服务供给,打造巨灾模型等行业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创新探索,保障保险业稳健发展,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展望2025年,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提醒,我国银行保险业面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多重风险挑战,不良资产或将有所反弹。因此,银行保险机构需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业务上,应聚焦重点产业、客群需求,因地制宜做好“五篇大文章”,特别是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扩面提质;在资本上,要多渠道补充各级资本,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引导资本向风险调整后回报率高的业务领域倾斜;在成本上,要持续降低资金、风险、运营和管理成本,如优化网点和人员配置,调整内部管理流程,压降低效、无效资产占用,提高生息资本比例;在考核上,要坚持简单易行和可操作原则,根据不同性质的岗位和规模的机构优化绩效考核评价,向管理要效益,向考核要效能。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