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选座额外收费现象引热议
AI导读:
近期,民航领域的选座额外收费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多家航空公司以“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引发消费者不满。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需及时纠正和规范。
唐伟
近期,民航领域的选座额外收费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多家航空公司打着“行业惯例”的旗号,在原本基础性的选座服务中引入了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优势座位锁定,要求乘客支付额外费用以解锁。这一做法最初仅在廉价航空中较为常见,但如今已逐渐扩散至整个民航行业,导致“锁座”现象日益增多,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和广泛质疑。中消协对此明确指出,“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的默认规则。
在过去,基于安全、特殊乘客需求、配载平衡等多种因素,一些航班会对飞机的部分座位进行锁定。例如,为安全员固定安排座位,满足特殊乘客的个性化需求,确保飞机的重心在安全范围内等。这些操作在技术和运营层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民航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航空公司为了增加盈利,开始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优质座位锁定,并纳入增值服务范畴,通过收费解锁的方式获取更多收益。这一“加价选座”的模式逐渐形成,并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一种“潜规则”,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于“加价选座”的做法,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航空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且在国外成熟的航空市场中较为普遍。然而,反对者则指出,“加价选座”违反了先到先得的公序良俗,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将原本的整体收费分割成了“强制性消费”。
如果“加价选座”的范围持续扩大,那么对优质座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乘客的出行成本也将随之增加。一旦航空公司将头部座位纳入“竞价解锁”的范畴,“加价选座”将彻底沦为变相的“高价竞拍”模式。这不仅会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会违背公平交易的原则,产生极坏的示范效应和破坏力,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和规范。
将选座权益设置为增值服务或高卡会员的特殊权益,虽然能在短期内为航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以牺牲大多数乘客的权益为代价,长期来看将得不偿失。面对航空公司在执行过程中的规则模糊、比例不透明、锁座原因模糊以及拒绝向消费者事先说明等无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行为,应及时叫停,不能任由其泛滥成灾,成为行业的默认规则。
在“飞机座位被大面积锁定”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且民众对此普遍不满的背景下,中消协的及时发声具有极强的导向意义和纠偏价值,值得充分肯定。未来,各方需要在遏制航空公司“加价选座”泛滥的共识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推动对航班“选座乱象”的根治。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指导。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