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政协常委尧金仁建议上海以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平台,积极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提升中国再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上海市政协常委尧金仁于1月13日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专访,针对上海再保险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上海应以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平台,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球领先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

尧金仁指出,尽管上海在打造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方面有着不懈的追求,但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再保险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再保险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企业实力有待增强,国际风险的定价权及再保险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不足,投资者参与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全球前十大再保险公司中,我国仅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全球前50大再保险公司中,我国也仅有三家。

尧金仁进一步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再保险行业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在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上海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的建设,以匹配其“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通过实现中国再保险市场从“单向开放”到“双向开放”的转型升级,可以显著提高中国再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此,上海需要在优化产业组织体系、提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强化跨境数据流动的便利性和风险管理、提升安全保障和法治保障能力、培养再保险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开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压力测试和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

尧金仁建议,上海应落实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增值税、所得税、保费统计、差异化偿付能力体系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等,以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他提出,上海应鼓励再保险机构通过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以高效、透明的电子化、标准化流程开展再保险交易,使该中心真正成为再保险机构的集聚地、业务交易的核心以及风险管理的中心,从而打造一个透明、便利、高效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提升上海再保险中心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尧金仁还建议上海充分发挥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政策“推进器”、风险“稳定器”和行业“聚合器”的角色和平台优势,稳步扩大保障规模,将缺乏稳定承保能力支持的特殊风险纳入经营范围。这不仅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还可以加强与国际保险业的交流合作,引入先进的保险技术和服务资源,提升国内保险业的质量。同时,这将带动法律、咨询、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一同出海,形成强大的集成效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