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合作,破解深层次问题
AI导读: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区域整体实力持续领先。但面临产业链分工协作水平待提升、市场一体化基础不坚实等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汪泓建议加快跨区域共建共享、完善产业转移顶层设计、加强产业规划协同等,以深化合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自五年前提出并实施以来,该区域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长三角城市群的GDP排名已跻身全球前三,超越了日本东京城市群,彰显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指出,尽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尚需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协作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也需进一步加强。
据界面新闻了解,在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汪泓建议应加快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以打造真正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她强调,长三角跨区域的产业转移顶层设计仍需完善,各省市政策协同力度需加强,产业转移效果有待提升。
汪泓还提到,长三角共建共享机制需进一步强化,要素的高效流动和科学配置尚待优化。共享方在资金承担、投资参与和服务获取等方面的实际运作和权责问题,以及合作方式的创新力度仍有待加强。此外,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梯度现象不明显,主要以省内转移为主,存在省内“粘性”问题。
汪泓进一步指出,“研发基地在上海,产业基地在外地”的布局对上海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利益难以有效保障。同时,长三角毗邻地区之间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差异化方向,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尚不坚实,区域间关系仍表现为竞争大于合作。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导致区域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产业链衔接不畅,产业联系不够紧密。
为此,汪泓建议长三角地区应破除关键制约障碍,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的成本共担和财税分享机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实现地方办税服务平台数据交互,探索异地办税、区域通办。同时,建立沪苏浙财政协同投入机制,按比例注入开发建设资本金,统筹用于区内建设。
在产业规划协同方面,汪泓建议国家与地方探索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和长三角四省市政府在内的“四地五方”区域协调机制,加强新兴产业政策的协同力度,避免企业在政府间博弈重复获得优惠政策。此外,长三角三省一市还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破解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堵点。
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长三角地区需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同时,降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力度,清理废除阻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
长三角地区还需加强土地、人才和资本等市场的改革探索,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用地等,探索建立区域投资、税收等利益争端处理机制等,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