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走低,投资者寻求市场“平替”品。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保险“开门红”产品以“增额终身寿+分红”为主,30年IRR约2.5%的增额寿险或可成为30年国债的替代品,但两者在收益率计算、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增额寿险预定利率仍有调整空间。

财联社1月13日讯随着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的持续下滑,投资者群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焦虑与困惑,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市场“替代性”投资品的讨论愈发激烈。

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保险行业的“开门红”产品主要以“增额终身寿+分红”的复合形式呈现。作为预定利率产品的一种,当前增额寿险产品的30年IRR(内部收益率)稳定在约2.5%的水平,相比之下,今日30年国债活跃券的收益率仅为1.9%,这使得增额寿险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30年超长期国债的理想替代品。

然而,业内人士也强调,尽管两者在收益率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在计算方式、安全性及流动性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随着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正式实施,增额寿险的预定利率在未来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增额寿险30年IRR潜力显现

增额终身寿险,本质上仍属于寿险范畴,即在被保险人遭遇不幸或全残时,保险公司将向受益人支付约定的保险金。而“增额”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保额将逐渐增加,同时账户中的可支取现金价值也会相应增长。增额终身寿险允许在保险期间内部分减保提取现金,因此其理财特性相较于纯粹的保障功能更为突出。

目前,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的“开门红”产品将更加倾向于分红险。开源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团队指出,2025年“开门红”产品的主要形式将包括“增额终身寿+分红”或“年金+分红”。

以某保险公司为例,其推出的御享分红25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以及御享金越25的2.5%增额终身寿险,均搭配了招财宝万能账户;另一保险公司则主推20年期的分红年金,以及两全+万能和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当前,主要分红型储蓄险的30年期IRR普遍维持在约2.5%的水平。

图:主要分红型储蓄险30年期IRR约2.5%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财联社整理)

增额寿险能否平替30年国债?

回顾去年,我国发行的最近一只30年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为2.2%。而在二级市场上,今日30年国债活跃券的收益率已降至1.9%。在此背景下,30年期IRR约2.5%的增额寿险能否成为30年国债的有效替代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从收益率角度来看,30年期IRR为2.5%的增额寿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30年票息2.5%的国债,但两者在收益计算、安全性及流动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0年国债的2.5%票息为单利,而增额寿险的2.5%IRR则为复利,因此在相同的收益率水平下,增额寿险每年的兑付金额略高于国债。

在安全性方面,尽管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国债基于国家信用,而增额寿险的刚性兑付则依赖于保险公司的合同约定及经营状况。在流动性方面,国债作为金融市场上流动性最强的品种之一,可以随时在市场上自由卖出变现;而增额寿险的流动性相对较差,通常需要通过保单质押贷款或减保退保等方式来实现变现。

上周,财联社报道指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向业内下发了《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该通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将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当前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目前,包括增额寿险在内的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为2.5%,仅高于本次预定利率研究值16个基点。根据通知规定,短期内无需对预定利率进行调整,而国寿、平安、太保等保险公司也已在官网披露了暂不调整预定利率的公告。

方正证券金融研究团队预计,尽管短期内预定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较低,但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监管政策的调整,增额寿险的预定利率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