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ETF市场退潮,高溢价现象引关注
AI导读:
跨境ETF市场近期经历显著退潮,多只跨境ETF大幅下跌,部分ETF资金参与度大幅下滑。基金公司频频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全球股市震荡也打压了跨境ETF的炒作势头,重要宽基跨境ETF表现不佳,而油气类跨境ETF受到短线资金追捧。
跨境ETF市场近期经历了一场显著的退潮现象。
1月13日尾盘,多只跨境ETF出现大幅下跌,其中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和南方沙特ETF更是跌停,国泰标普500ETF和嘉实德国ETF的跌幅也超过了5%。尽管这些ETF仍维持较高的溢价水平,但随着市场资金的逐步回归理性,预计这些ETF后续仍将继续面临调整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跨境ETF的资金参与度已出现大幅下滑。例如,华夏标普500ETF、工银大和日经ETF、华安德国ETF以及华泰柏瑞沙特ETF等跨境ETF的成交额,相比前一个交易日出现了显著的缩水。
自年初以来,跨境ETF市场曾遭遇资金的疯狂炒作,导致许多跨境ETF的二级市场价格大幅偏离其基金份额净值,从而面临溢价回归的风险。1月13日,跨境ETF炒作现象达到高潮后逐渐回落,短线资金开始从高溢价跨境ETF中撤离,导致多只跨境ETF尾盘再度跳水。
据统计,1月13日收盘时,多达27只跨境ETF的单日跌幅超过了2%。同时,多只跨境ETF的成交金额和换手率仍在ETF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南方亚太精选ETF、嘉实德国ETF、南方沙特ETF等5只产品的换手率超过了10倍,而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南方沙特ETF、嘉实标普油气ETF和南方亚太精选ETF的成交额均超过了40亿元。
然而,尽管部分跨境ETF如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国泰标普500ETF和南方亚太精选ETF的最新溢价率仍超过10%,但跨境ETF整体溢价率已经出现大面积回落。溢价率超过5%的跨境ETF数量已缩减至18只,为近日的新低。
实际上,自年初以来,跨境ETF频频出现高溢价现象,引发了基金公司的频繁风险提示。随着参与资金的逐渐回归理性,高溢价跨境ETF开始被回避。早在1月10日尾盘,高溢价跨境ETF就曾出现一轮大幅跳水。此外,近期全球股市的震荡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跨境ETF的炒作势头。
值得警惕的是,重要宽基的跨境ETF表现不佳,而短线资金则有涌向油气类跨境ETF的趋势。例如,1月13日,富国标普油气ETF和嘉实标普油气ETF的单日涨幅均超过了9%,两只ETF的溢价率也攀升至15%左右,面临溢价回落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基金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向市场警示风险。对于高溢价跨境ETF,基金公司的措辞也愈加严厉。部分基金公司表示,若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该基金有权申请盘中临时停牌、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来警示风险。
自年初以来,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加剧,活跃资金四处寻找“安全资产”。跨境ETF受到资金冲击,二级市场表现偏离基金份额净值,出现大面积高溢价现象。然而,溢价的回落势必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因此,基金公司频频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
1月13日盘前,多达24只跨境ETF产品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同时,盘中又有8只高溢价跨境ETF发布了午间收盘溢价风险提示。基金公司纷纷表示,跨境ETF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除了受到基金份额净值波动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投资人面临损失。
此外,1月10日停牌的4只跨境ETF也于1月13日复牌,并明确表示若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该基金有权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盘中临时停牌、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来警示风险。这些措施得到了市场的反馈,1月13日上述4只ETF的二级市场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