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新措施,深化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出多项举措增强市场流动性、加强国际投资者投资兴趣、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


为进一步深化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领先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携手中国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于近日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这些措施包括“接受在岸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作为互换通抵押品”、“推出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机制”,以及“支持推出债券通项下离岸债券回购业务”等,旨在多维度提升金融市场的联动性和效率。

业内专家指出,这些综合性新措施的实施,将显著增强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投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部分关键制度安排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落地,为市场带来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政策合力助推人民币汇率企稳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释放了多个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磅信号。其中,增设1000亿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和8000亿元人民币互换资金安排尤为引人注目。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对此表示,这些资金安排将为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据财新报道,1000亿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不仅惠及中国企业,还将覆盖所有在国际上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融资的企业,预计将于2025年2月底前全面落实。此外,8000亿元人民币互换资金安排将支持在香港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国债和央行票据,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

中信证券分析师杨帆认为,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时,央行通常会采取在境内干预掉期价格和在境外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措施来维护市场稳定。近期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于1月15日在香港市场超常规发行6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这被视为进一步收紧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的信号,预计中美利差将有所收窄。

超4万亿外资将参与债券回购业务

对于“支持推出债券通项下离岸债券回购业务,并择机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的举措,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推动香港金融中心建设、激发债券通机制活力的重要一步。此前,海外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债券通渠道进行债券回购融资,导致超4万亿存量资金无法有效利用。然而,在业务初期将对杠杆率进行限制,避免过度回购质押。

香港金管局指出,业务初期将由指定的11家一级流动性提供银行作为做市商,确保每笔回购交易至少有一方交易对手是做市商机构。这些做市商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等中资、港资和外资机构,覆盖了多元化的金融领域。

此外,香港交易所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即日起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抵押品。这一优化措施将有关债券作为履约抵押品的范围扩大至“互换通”以外,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非现金抵押品的选择,降低现金占用成本,提升资本效率。

余伟文表示,预计这些措施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落地实施,有效盘活境外投资者在岸债券持仓。同时,潘功胜在论坛上还宣布将优化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境内投资者更便利地购买多币种债券,并延长结算时间至下午4点30分。未来,南向通还将有序扩大投资者范围并增加更多托管银行。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