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创历史新高
AI导读: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及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最新监测报告,显示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2.09%,创历史新高并实现17年“连升”,农村居民、女性等群体健康素养均有提升,但农村人口、老年群体等健康素养水平仍较低。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及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今日联合发布了一项关于市民健康素养的最新监测报告。2024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已达到42.09%,这一数据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还实现了连续17年的稳步增长。
健康素养,作为个体获取、理解、处理健康信息和服务,并据此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涵盖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等“三方面”,以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等“六维度”。
自2008年起,我国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上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仅遵循统一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方法,还在此基础上扩大了监测范围,连续多年进行监测。2024年,上海共调查了23558名15岁至69岁的城乡常住居民,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监测结果再次验证了上海居民健康素养的显著提升。
与2023年相比,上海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农村居民的增幅更为显著,从30.08%跃升至36.41%,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此外,女性、45-54岁年龄段、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以及农民等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健康素养的具体领域方面,居民在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等方面的素养水平也均有所提升。其中,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领域的增长尤为突出。然而,传染病防治素养却略有回落,这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健康促进工作中仍需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并实践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掌握BMI体质指数标准判断方法的居民比例、了解控制体重方式的居民比例、掌握自测血压知识的居民比例以及正确掌握读取玻璃体温计方法的居民比例等均有所增加。
同时,居民的就医态度也更加理性。他们开始认识到并非所有疾病都能治愈,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需要理性看待诊疗结果。此外,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根据病情轻重及治疗阶段正确选择医院,并在就医时携带以往病历和检查结果,详细向医生讲述病情。
尽管上海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监测结果也揭示了健康促进工作仍存在的薄弱方面。农村人口、60岁至69岁老年群体以及低学历群体等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将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力度,补齐短板。
未来,上海将借助数智赋能,推动全市健康科普资源的协同共享;同时精细施策,提升健康素养干预策略的精准有效性。全面落实《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营造“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参与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