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上市进程艰难,多因素制约发展
AI导读:
中小银行上市进程步履维艰,业绩承压、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成为最大绊脚石。尽管近日有银行IPO审核状态更新,但后续能否提速仍有待观察。部分银行试水其他融资渠道,如转向港股上市、增资扩股等。
哑火近三年后,中小银行上市进程终于迎来新的曙光。近日,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三家银行的IPO审核状态,在深交所由“中止”变更为“已受理”,为中小银行上市之路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尽管上市状态有所更新,这三家银行的候场排队时间均已超过五年,目前仍处于“已受理”阶段,后续能否提速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需进一步观察。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成功上市A股以来,A股银行板块便进入了漫长的“空窗期”,至今仍无新银行个股上市。目前,共有七家银行仍在排队上市,中小银行上市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小银行上市进程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业绩承压。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排队银行的经营普遍承压,营收和净利润下滑趋势明显。此外,政策、公司治理问题也是影响中小银行上市速度的关键因素。
具体来看,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三家银行,在2024年3月和9月曾两次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导致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如今,状态重新变更为“已受理”,意味着银行递交的财务资料已经过审核,符合法规要求。但这只是IPO过程中的一小步,后续仍需经历多个关卡。
事实上,这三家银行已长期处于IPO“马拉松长跑”中,候场时间均超过五年。其中,东莞银行早在2008年就首次申请IPO,但因未完成预披露而被终止审查。南海农商行和顺德农商行也均在2019年首次递交申请,但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小银行IPO艰难的现状,在近三年尤为明显。自2022年兰州银行成功上市后,2023年和2024年银行IPO均“颗粒无收”。包括上述三家银行在内,目前A股等待上市的中小银行“后备军”共有七家,均无实质性进展。此外,还有银行选择撤回上市申请。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企业IPO上市进程已经有所提速。然而,中小银行却未能跟上这一节奏。业内人士指出,中小银行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经营业绩稳定性较低等问题,增加了其公开上市的难度。此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更倾向于科技和创新企业,而银行作为传统产业,在大多数大中银行已上市的前提下,中小银行上市会受到一定滞后性安排的影响。
面对上市艰难的现状,部分中小银行正在试水其他融资渠道。例如,宜宾银行选择转向港股上市,并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同时,也有银行选择增资扩股或定向募股,以及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补血”。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部分数据来源于Wind、深交所等公开信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