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政策发布,涵盖养老、市场建设、消费及汇率稳定
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养老服务改革意见,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两新政策,央行发布大规模离岸央票稳定汇率,并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CPI数据,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降息预期大降。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养老服务工作纲领性政策文件,旨在构建系统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文件提出,至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将基本建成,至2035年,网络将更加健全,确保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文件部署了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涵盖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形成连点成网的便捷服务体系。同时,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并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力度。
【点评】该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系统性、总体性、框架性制度设计,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十余条“实打实”的举措,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制定了明确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多保障。
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该文件从要求做的、禁止做的、鼓励做的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旨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指引要求各地区打通断头路、消除国家公路网省际瓶颈路段,并加大协同力度,破除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同时,明确若干“不得”规定,如禁止违规设置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保障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以及公平公正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此外,指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如畅通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
【点评】该文件从三个维度建立了一套通用的行动规则和行为规范,明确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权力边界和行为“底线”,规范了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通知,决定在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通知指出,将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并对购买特定数码产品、换购新电动自行车等给予补贴。
【点评】2025年“两新”政策延续与扩围,彰显了国家继续提振消费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设定置换更新补贴,实现各地补贴政策的平等化,加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力度的加大,将有助于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消费拉动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1月9日宣布,将于15日在香港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规模为600亿元,期限为6个月。
央行票据的发行具有回笼资金、收紧市场流动性的效果。此次发行规模创下历史最大单次发行规模,旨在稳定汇率。近期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央行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回笼人民币流动性。
【点评】此次央行发行600亿元离岸央票,创下历史最大单次发行规模,向市场传递出稳定汇率的明确目标。未来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央行可能还会加大离岸人民币央票的发行力度。
1月10日早间,央行公告称,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自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
公告发布后,国债期货开盘全线下跌,长债收益率迅速跳升。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央行自2024年8月起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合计共向市场注入流动性10000亿元。
【点评】专家分析认为,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有助于缓解资产荒,平衡国债市场供求关系。目前流动性充裕,若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央行有可能恢复买入国债。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12月份同比上涨0.1%,环比持平。
数据显示,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均下降,但同比降幅收窄。
【点评】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居民消费品价格偏低,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预计受益于春节效应、政策落地等因素,1月份CPI和PPI均有望回升,但2025年低通胀格局难改。
当地时间1月8日,美联储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由于通胀上行风险增加,美联储已到达或接近放慢降息节奏的适当时点。
会议纪要提到,美国近期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以及贸易和移民政策可能变化的影响。同时,最新公布的非农数据也超出预期,使得美联储对降息更加谨慎。
【点评】会议纪要提到移民和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而最新出炉的就业数据将让美联储对降息更加谨慎。市场定价显示,年内降息两次的概率已经回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链接已保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