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车企陷入销量盈利下滑困境。车企纷纷启动内部改革,组织优化引发高管变动潮。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均频繁换帅,但能否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仍需市场检验。

2024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众多车企深陷销量与盈利双重下滑的泥潭。在此背景下,车企纷纷启动内部改革,组织优化成为常态,随之而来的便是高管层的“变动潮”。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对外宣布人事变动的车企已超过50家,涉及超过180个高层岗位调整,波及高管人数高达170余人。这股变革之风不仅席卷了传统车企和合资车企,就连造车新势力也难以幸免。

车企频繁更换高管的背后,是行业竞争的加剧和车企耐心的缺失。一款车型销量不佳数月,车企便急于通过人事调整来改变市场策略和销售策略,试图扭转销量颓势。然而,这种“换人如换刀”的策略是否真的能奏效,仍是一个未知数。

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杨继刚指出,换人的本质在于换经营思路、换策略打法、换执行力度。当企业经营不佳、业绩下滑时,换人便成为许多公司的常见选择。这既是市场的要求,也是股东的要求,更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造车新势力在这场“换帅”风潮中尤为活跃。哪吒汽车因销量未达预期,CEO张勇被“下课”,由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极越汽车则因经营不善,裁撤了多位高管;小鹏汽车年内也经历了多起人事更迭,涉及市场营销、自动驾驶产品、技术开发等多个关键岗位。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事调整都能带来积极的变化。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反思中提到,频繁的人事变动让公司陷入了内耗,浪费了时间和机会。这不禁让人思考,换人真的能解决车企面临的问题吗?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在加快人事调整的步伐。中国一汽、北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大型车企纷纷进行高层换防,以应对合资品牌利润下滑、自主品牌尚未崛起的挑战。然而,仅凭换人实现改变并非易事。一位传统车企人士表示,汽车行业有其自身的体系和文化,除非是完全跨界的管理者,否则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带来大的改变。

因此,在高度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车企生存需要出大招、出奇招。除了换帅之外,更需要让公司的价值链体系、治理体系与组织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