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旨在加强养老服务系统性制度设计,推动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并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在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详细解读了该意见,指出这是针对养老服务作出的系统性制度设计,旨在抓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推动解决“老有所养”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2035年前后这一重要窗口期,唐承沛强调,未来十年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同时,完善老年人身边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与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有效衔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活力。

针对当前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如服务网络不健全、三类养老服务形态不协调等,唐承沛表示将打通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协同三方面的养老服务机制,保障五个方面的养老服务要素,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指出,发展银发经济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措施。他提出,要从做强主体、做优产品、做大规模三个方面入手,深挖银发经济消费潜力,推动银发经济向多元业态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公共财政支持方面,2019年至2024年,全国财政在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过5600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重点保障特殊老年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介绍,将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力求培养更多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并研究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促进养老服务人才梯次发展。

此外,《意见》还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进行了专门部署,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表示,将依法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服务覆盖面,确保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