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分布式光伏市场近期遭遇明显转向,资方撤出,去金融属性成为趋势。备案和并网难题导致投资热情下降,业界对大型分布式光伏能否上网的规定持有不同观点,配置储能成为解决并网问题的“折中”方案。


分布式光伏,这项一度被誉为“低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的新能源项目,近期却遭遇了市场的明显转向。黄明(化名),一位曾积极参与分布式光伏开发的投资者,近期决定撤出相关业务。这一决定并非突如其来,近一年来,他深感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挑战日益严峻。“三年前,我会热烈欢迎任何分布式光伏项目,但现在,如果有人以‘最适合普通人投身新能源的项目’为名义吸引投资,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劝退。”

促使黄明放弃项目开发的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对分布式光伏的备案、开发建设、电网接入、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一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必须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项目投资主体应通过配置防逆流装置实现发电量全部自发自用。”这一规定使得分布式光伏项目难以再成为稳定的固收投资产品。

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在逐渐去金融属性,回归电力属性。虽然从投资角度看,市场少了一类好的投资标的,但对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整体而言,这是必要的转变。一位光伏资深从业人士评价道:“分布式光伏市场正在去金融属性,这虽然减少了投资吸引力,但对于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是必要的。”

“蜜月期”后,资方撤出

黄明和他的同行们经历了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三年“蜜月期”后,发现门槛越来越高。项目开发前期的备案和并网成为“卡脖子”的难题。今年8月,海南省屯昌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相继发布通知,暂缓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申报和备案工作。此外,还有更大范围的电网承载力红区限制分布式光伏备案。

据《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电网承载能力被分为红、黄、绿三个区域。红色区域表示电网承载力不足,暂停新增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迄今,全国超过10个省份、近400个县出现低压承载力红色区域。中部大省如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容量紧张,红区众多,资方放款更加严格,导致很多以融资为主的投资项目无法推进。

面对分布式光伏备案难的“急转弯”,市场迅速反应,多位行业人士透露,半年前开始,不少资方陆续撤出,分布式光伏市场的投资热情大幅下降。

“很多人原来利用金融特性投资分布式光伏,通过加杠杆、走流水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但当金融属性被去除后,分布式光伏面临限电、分时调整等挑战,电网不再全额收购电量,而是保障性收购,导致光伏发电的电量减少,电价收益不稳定。最近半年,河南原来想投分布式光伏的资方大部分都撤出了。”河南千家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范惠丽说。

分布式光伏投资热情式微,既与开发政策收紧有关,也与央国企下场动力减退有关。截至今年7月,中国已提前实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总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的目标,央国企的分布式光伏开发任务大多已完成,工作重心转向集中式风电场、抽水蓄能等收益稳定的项目投资。

并网受限,路在何方

由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大多卡在备案和并网环节,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探索跳出电网、自发自用的新路子。然而,自发自用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过于依赖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用电情况,投资方收益不稳定。资方在电站投资回本后,抓紧把电站送给业主及时抽身,可能是规避风险的一个现实办法。

范惠丽认为,未来由工商业电力用户主导的分布式光伏投资模式将越来越普遍。这类企业通常白天用电需求大、用电曲线与光伏匹配度较高,且对产品碳足迹或绿电有客观需求。不同主体的投资心理会有明显区别,资方希望投资规模越大越好,而电力用户主导的项目则会考虑实际用电需求,以需定量。

目前,管理办法仍在征求意见阶段,业界对大型分布式光伏能否上网的规定持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应保留向电网卖电的权利,电网可以制定灵活的价格体系,但不应把向电网卖电的门彻底关上。同时,配置储能也成为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问题的一个“折中”方案。今年以来,多地出台分布式光伏项目配储具体要求,配储比例在装机容量的5%到30%之间。尽管这加重了投资负担且储能使用率低,但分布式光伏是时候承担起更多系统运行的成本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