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助力应对自然灾害
AI导读: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已构建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布局广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但仍需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升粮食应急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需充分发挥监测、预警等前哨作用,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提供稳定高效的粮食供应。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迅速行动,利用粮食应急体系,加强粮源调度,确保地震灾区粮油供应稳定,满足了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我国已构建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布局广泛、管理精细、调运快捷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目前,全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数量已达6.8万家,日加工能力超过170万吨,足以满足全国人民两天的消费需求。这一体系的建立,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应急配送方面,我国持续完善粮食应急物流网络,创新配送方式,实现了城市、社区、城际、农村的有效衔接。通过整合不同运力物流资源,构建粮食应急运输绿色通道,形成了大通道不中断、服务网络不间断、城配一体化的应急保障网络。同时,骨干粮油企业、快递电商等承储单位也在积极推进集装单元化、智能投递设施等“无接触式”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粮食应急配送能力。
尽管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已具备较强韧性,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应加快推动《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构建起层级响应、小灾自救、大灾区域联动救助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开展粮食应急保障演练,提升粮食应急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
此外,加强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也是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跨省联动,充分调动和利用区域保障中心资源,实现多品类协同保障。同时,还应动态调整应急保障企业,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提升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
总之,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高低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我们应树牢底线思维,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加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持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粮食安全无虞。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