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券商三季报显示,尽管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面临挑战,但券商资管业务前三季度展现出强劲增长,多家券商实现正增长,中小券商增速明显领跑,国信证券资管业务增速尤为可观,行业加速资管子公司设立,聚焦主动管理。


券商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投行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虽面临挑战,但券商资管业务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多家券商资管收入实现正增长。

据43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这些券商的资管业务净收入总计为337.72亿元,同比下滑2.51%,营收占比为9.09%。其中,25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实现增长,而18家则出现下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券商因基数较小,业绩增速显著超越头部机构,如南京证券、财达证券、西南证券、首创证券等实现了翻倍增长,西部证券、东吴证券、国联证券等也涨逾40%。头部券商中,国信证券资管业务增速尤为可观,高达81.62%。

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证券业实现资产管理业务119.08亿元,同比增加8.62%。三季度券商资管业务延续上半年增幅行情,展现出一定韧性。

在资管业务净收入方面,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券商依次为中信证券(74.79亿元)、广发证券(50.81亿元)、华泰证券(30.33亿元)、国泰君安证券(28.62亿元)、中泰证券(15.07亿元)、海通证券(14.16亿元)、财通证券(11.80亿元)、东方证券(10.17亿元)、中信建投证券(9.25亿元)、中金公司(8.39亿元)。

从增速来看,前三季度资管业务净收入增速前五名分别为南京证券(217.29%)、财达证券(173.25%)、西南证券(107.39%)、首创证券(103.45%)、国信证券(81.62%)。国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资管业务质量和创收能力显著增强,收入表现跃升至行业前列。在业务布局上,国信资管根据客户需求推出衍生品等产品,成为新增长点,并重点布局主观多头、固收+、指数增强等含权类策略,力求打造“赚钱效应”更强的含权产品线。

同时,国信资管的市场布局不断完善,与多家银行、互联网等代销机构深入合作,销售渠道和客户覆盖面持续扩大,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

从下滑幅度来看,华林证券资管业务收入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8.17%,红塔证券下滑55.66%,长城证券下滑51.99%。三季度数据中,这三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下滑幅度均超过50%。中原证券、东方证券、天风证券的收入同比下滑幅度也均超过30%。

就营收贡献度而言,15家券商的资管营收占比超过一成,其中首创证券最高,达40.38%。营收贡献度超过两成的还包括第一创业证券(29.24%)、财通证券(26.56%)、广发证券(26.55%)、国联证券(24.12%)、天风证券(22.17%)、中泰证券(20.29%)、中银证券(20.06%)。其他资管营收比较高的券商还包括中信证券(16.21%)、华安证券(13.43%)、财达证券(12.83%)、海通证券(10.98%)、太平洋(10.03%)、国泰君安(9.87%)、华泰证券(9.65%)。

面对四季度市场风格转换,以固收类投资为主的券商资管需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盈利优势。有机构认为,风险偏好的提升和资金的分流会对债市形成扰动,但此前投资者担心的赎回-下跌反馈机制并未出现。债券信用利差水平大幅上升、公募基金久期水平明显下降,市场风险得到释放。不少机构仍坚定债券资产的投资价值,认为经济修复仍需货币政策支持,债市慢牛的基础仍在。

整体来看,随着资金面转松、理财和基金负债端企稳,信用市场估值已开始修复。后续资金面的改善较为确定,利好存单、中短债等资产。对于利率债,虽然后续政府债供给会增加,但国债相对于信贷的相对价值上升,预计暂时维持震荡走势。

券商资管业务的整体表现与市场环境和业务结构密切相关。三季度末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推动了部分券商业绩增长,但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也给券商带来了压力。在此背景下,行业正加速资管子公司的设立,聚焦主动管理。目前共有27家券商资管子公司正在展业,长城资管、华福资管、国信资管已获批尚未展业,仍有6家券商处于资管子公司申请中。

为推进资管业务专业化发展,西部证券于10月29日公告,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从事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等。这也是今年首家提出要申请资管子的券商。新设立的资管子将暂定名为西部证券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并计划撤销上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此外,西部证券还谋求公募牌照,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客户服务能力。

券商还在加速公募化业务渗透,助力做好“普惠金融”。除了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外,收购或增持公募基金公司股权也是券商布局公募业务的方式。如国泰君安增持华安基金、国联证券增持中融基金以及东莞证券新设公募基金公司等。

(文章来源:财联社)